□ 李景芝
近日,考古界又有新发现:在距今2000多年的南昌昌邑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一组漆器屏风,上面有记录孔子生平的文字及孔子画像。
其实在我国以汉代昌邑王命名的地名有两个,一个是现在山东省的昌邑市,一个是现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的昌邑镇。
我恰巧就是一个山东籍的南昌人。小时候常常听父母说起山东老家那边的昌邑,后来邻居家一个大哥哥高中毕业下放到新建县的昌邑镇,这样我便知道距离南昌市50公里也有一个昌邑,靠近鄱阳湖,邻居大哥哥每次回家都很不方便,要坐很久的船。
记得那时也曾闪过一丝疑惑,怎么有两个叫昌邑的地方呢?它们是否有联系?以我当时一个初中生的想象力,根本想不到两个相距如此之远的昌邑会有什么真正的联系。
这一闪而过就是30年,直到去年冬天,和一位老乡夫妇一起去昌邑游玩,才又勾起了我少年时的疑惑。在车上我试探着问起,老乡肯定地告诉我两个昌邑是有关系的。这让我感到意外也感到惊喜。
尽管我只在山东老家那边生活过几个月,但人都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骨子里对故乡有一份特殊感情,平时也许不会流露出来,但在某个特殊时候、场合总是会被触动。
很有文化学养著述颇丰的老乡告诉我,我们要去的新建县昌邑古城,是第二代昌邑王刘贺的府邸,他是中国历史上成就很高的皇帝汉武帝的孙子,其父刘髆是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曾被封在山东昌邑这个地方为昌邑王,他也是第一代昌邑王。
在历史上刘髆没有什么名气,但他的母亲却很有名,他的儿子刘贺也很出名。只是一个是流芳千古的好名声,一个是遗臭万年的坏名声。
我们耳熟能详的“北方有佳人,遣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赞美的就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这个李夫人就是刘髆的母亲。而我们知道的历史上在位仅27天,还没来得及立年号即被废除的皇帝刘贺,正是刘髆的儿子。刘贺和奶奶一样,离世时都很年轻。李夫人因为美人身体孱弱而早早离世,孙子则是因为宏图大志得不到施展、郁闷愤慨而死。
老乡关于那段历史的叙述让“昌邑”这个地名在我脑海里栩栩如生起来,听着听着思绪也好像穿越回到了汉代。这个倒霉的刘贺,本来在山东老家过得挺滋润的,5岁承袭父亲名号成为昌邑王,虽没有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也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妻妾成群。没想,在他22岁那年,天上掉下了馅饼,一块大大的馅饼砸在了他的头上——汉昭帝年纪轻轻突然去世,没有子嗣可以继承汉家的大印。于是,循着汉家血脉这条线索,以霍光为代表的朝廷权臣集团,找到了昭帝的亲侄子刘贺。
然而这块馅饼实在是太重了,刘贺被砸晕了。话说接旨的第二天,刘贺就带着家眷、随从向着长安一路狂奔,迫不急待地赶去接位。快到长安时,按古时礼制刘贺应该在进入国都地界的地方朝着国都方向痛哭,可是素来我行我素的刘贺却说嗓子痛,哭不出来。直到到了未央宫才在老臣的规劝下跪地痛哭博得了太后的认可。到了长安坐上皇位后,他有些忘乎所以起来,不事朝政,还扰乱朝纲,从他的家乡调来旧部、招来玩伴,封官加爵,放任他们胡作非为、横行霸道。
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载,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这就是说,刘贺在皇位上仅仅呆27天,却干了1127件坏事,平均每天40多件,效率如此之高,实属难得,难怪史籍里会给他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终于霍光们忍无可忍,怎么把他推上皇位又怎么把他拉了下来。
到了昌邑镇,我们去参观国家一级保护单位昌邑古城,如今不过是一个坐落在鄱阳湖之滨的废弃城堡。远远望去,昌邑古城这个大大的圆形城堡,有城门,城门外是一圈护城河,高高的城墙,茂盛的树木。护城河外是大片的农田,三三两两的鸭子埋着头在农田里刨着它们的美味佳肴,间或有一两个村民在农田里忙活……
如果不知道这个地方是汉代废帝刘贺的流放之地,谁会想到这些村民都是王的后代呢?可是在这个村里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村里的老人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从山东过来的,但他们却都不姓刘。这个村叫游塘村,有人说是当时为了避免遭受迫害,刘姓子弟改变了自己的真姓,因为在当地的方言中“游”与“刘”同音。如此,那么村里的人大多姓游还有些道理,然而实际情况是张姓高姓是村里的大姓。
这又给史学界人士带来了困惑,班固的《汉书》对刘贺后裔的记载也只到东汉。东汉永元16年以后,刘贺家族就下落不明了,再也没有了文字记载。
是刘贺家族每况愈下沦为平民,不再有资格进入史官视线?还是这个家族随着鄱湖之水的升起降落沉向了烟波浩渺的湖水?抑或是日复一日慢慢地返回祖籍山东去了?当时霍光集团借用14岁的皇太后上官氏(汉昭帝皇后)之手,下诏废黜了刘贺,然后他回到了封地山东昌邑,削去王号,食邑四千户。他从昌邑带去长安的两百多个亲信除了平时时常规劝他的三个人保全了性命外,其余的全被拉到大街上斩首示众、葬身异乡。灰头土脸回到昌邑的刘贺,过着郁郁寡欢、被监视的日子。可就是这样也仍然让他的继任者刘询不放心,三年后(即公元前63年)刘询还是将刘贺发配到了远离长安的江西,做了天远地远的“海昏侯”。
在古城,你就会发现刘贺在江西昌邑的府邸有些像一艘大大的船,头朝向鄱阳湖的入江口。但到死刘贺也没能回到他的家乡,而是永远地留在了江西,而他在老家山东昌邑那里修筑的昌邑王墓终究成了一座空冢,和后人给他的封号挺是般配,废帝——废冢。
刘贺死的时候,只有36岁,他的儿子只剩了一个,皇上认为这是上天要他家族灭绝,于是索性将“海昏侯国”废除。
几年的光景刘贺的子女从北方来到南方,从皇子皇女跌落为平民。直到10年后汉元帝即位,“海昏候国”被重新启用,刘贺的儿子继承了侯位,他的孩子们又从平民成了少爷小姐,往日的荣华重又回来。这以后刘贺一支的侯位就一直延续着,延续到公元104年被拆分建昌、海昏几个县之后。
“海昏侯国”当时管辖范围非常广,横跨了现在南昌、九江、宜春三个设区市。刘贺一脉在江西为侯158年,查阅新建县县志和九江县县志,虽没有显赫的政绩,但也没有什么不良记录,鄱湖之滨鱼米之乡也是尽显太平,客观地说也还算是不错的官吏。
也有人说:其实不听霍光的话,不想做其傀儡,才是刘贺被废的主要原因。
读史使人明智,行走使人开阔。
相关链接
昌邑“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多种迹象表明墓主可能是刘贺
11月14日,距今2000多年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一组漆器屏风,上面发现有记录孔子生平的文字及孔子画像。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虽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但海昏侯墓的主椁室仍保存得非常完整,并没有被打开过,所以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对主椁室的清理工作,或将揭开墓主人身份这一最大悬念。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出土时呈倒地状,已碎裂成多块。考古人员在清理屏风表面时,发现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这将为研究孔子的实际形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汉时期统治阶层独尊儒术的景象。专家称该墓具备申报世界遗产条件。
此外﹐考古人员还提取到一大一小两枚马蹄形金器﹐其上部环绕一圈精美的纹饰﹐底部有凸起的阳文“上”字。这种“马蹄金”始用于汉武帝时期﹐一般由皇帝赏赐给诸侯王,也是诸侯王之间互相馈赠的礼品﹐以及在大宗交易时作为称量货币。
目前,有多种迹象表明墓主很可能是刘贺,如很多“昌邑款”的漆器,上有“昌邑九年”字样,据专家介绍,这些是漆器的制作时间,正好是刘贺当昌邑王的时期。此外,还发现了书写墓主给朝廷奏折副本的木牍。但专家也表示,如果棺内能发现刘贺的印章或者有他名字作落款的木牍,方能成为认定墓主身份的关键性证据。
在出土的一件青铜豆上,清晰刻有“南昌”二字,这是关于“南昌”城的最早、最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