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袁鹏
庆阳香包是甘肃庆阳地区的一种民俗物品,是在丝绸布料上用彩线绣出各种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寓意吉祥如意、禳灾避邪保平安等。今天的庆阳香包,已经发展成为以香包为文化符号的各种手工艺制品。
自小跟着母亲学做女工的刘兰芳,是庆阳香包艺术传承者中的佼佼者,她凭借着自己的悟性与辛勤努力,和许多庆阳香包艺术的传人们一起,把庆阳传统香包艺术带到了全国的展台。不仅如此,她还有幸被相关部门邀请赴美国,在白宫草坪、耶鲁大学等名校的讲台上宣讲黄土地上的香包艺术。
从下岗工人到工艺美术大师
在庆阳市锦绣坊刘兰芳的门店里,记者看到墙壁上挂着好几幅精美的绣品,刘兰芳告诉记者,这些绣品属于收藏品,年代大都是清代或民国时期的。她从这些传统的香包文化中吸收营养,充实自己。“在我的眼里庆阳香包是有文化、有温度、有情感的。”刘兰芳说。
上世纪60年代,刘兰芳出生于一个传统香包艺术气息非常浓郁的家庭,从小对女工非常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刘兰芳在庆阳市西峰区一家国营企业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她下岗了。在经过最初的踟蹰和彷徨后,她静下心来研究自己从小熟悉的传统香包制作。
从最初制作荷包、鞋垫、枕套等最简单的物件入手,刘兰芳注意到实用的东西在市场上更有销路,其后便开始尝试制作绣花鞋、肚兜、盖头等既有地方特色而又实用的作品。她潜心研究传统工艺,自己创意、自己设计,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别致富有地方艺术特色的香包作品。
就在这个时期,庆阳市政府也开始重视本地传统香包产业的发展,在政策的引领与推动下,刘兰芳的香包制作更有了用武之地。2002年,刘兰芳的香包制作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年她开了自己的公司。
如今,刘兰芳已成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她的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可以自行设计生产300余个香包系列产品;同时,公司还是庆阳市妇联手工编织示范基地,仅2015年就已经培训当地妇女2000多人,目前累计有4000多名妇女参与到公司的生产中。在妇联组织“陇原妹走出去、陇原巧手干起来”的号召下,她带动了当地妇女的创业就业。
从黄土地走向白宫大草坪
2014年7月,文化部相关单位组织一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赴美国参加一个中国主题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刘兰芳受邀为其中一员。在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刘兰芳通过现场制作的方式和美国的民众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中,每个人有一个40分钟的发言交流。从来没有在这么多外国人面前发过言的她,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对她来说,讲述庆阳香包的故事和文化,她有着说不完的话。
今年4月,刘兰芳再次受邀前往美国,在美国的耶鲁大学等5所名校开设讲座。她再次讲述了庆阳香包的故事,“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DNA”。这次美国之行反响很大,美国许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她的作品还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
9月初,刘兰芳参加了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个节会会集了全国许多地区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绣品等民族艺术品,刘兰芳出资20万元收藏了节会上展出的13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作品。
刘兰芳告诉记者,自己收藏的这些服饰,大都是明清时代的东西,她希望通过研究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把这些民族的艺术和庆阳的香包文化结合起来。
“庆阳香包只是个地域文化,要想走得更远、走向国际,就必须结合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刘兰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