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史玉根
□ 秦风明
“没办法,价低也得卖。”说起今年的玉米价格,山西省壶关县秦庄村农民王鹏很无奈。考虑到资金周转困难,玉米又没有地方储存,他决定尽快把收获的玉米卖掉。“联合收割机割一亩地要100块钱,我种了15亩地,光收割就得花不少钱。为了省钱,我和妻子把玉米掰回来自己慢慢剥,手都疼得不能端碗了。种地真不容易啊。”王鹏说。
国庆节前后,农村陆续进入秋粮收获季节,丰产消息频传,但因为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粮的收购价格直线下跌,许多农民和种植大户却欢喜不起来。粮价走低,使他们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或不得不待价惜售。如何让农民正确应对市场变化,减少损失?中国妇女报记者近日就此在华北农村进行了采访。
丰产不丰收,损失有大有小
“惨!”当中国妇女报记者问起今年秋粮的收益时,河北辛集市旧城镇石家庄村农民李彦青用了这样一个字形容。她说:“湿玉米棒子三毛五一斤,去年五毛多,今年一斤少了二毛多。”
晾晒后的玉米收购价比湿玉米要高一些,但也下跌了。河北平山县益农高效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元方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今秋,他们那里晒干的玉米粒收购价是0.8元/斤,而去年是1.1元/斤。据了解,目前河北省各地的玉米收购价大致相同,与去年相比,跌幅在20%至30%之间。
山西省的行情也差不多,一些地方甚至有价无市。壶关县物价局价格监测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该县玉米收购价从春季的1.05元/斤一路下跌至现在的0.8元/斤左右。“也没人来打听,好几年了,玉米的价格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低。”壶关县石坡乡板安窑村农民郭茂松说。
很简单,20%~30%的跌幅意味着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比去年减少了20%~30%。
去年秋天,李彦青家10多亩湿玉米棒卖了一万多元,“今年只卖了三车玉米。如果全部以现在的价格卖掉,我们家就得损失五六千元。”她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他们家两口子都在外面打工,农业收入的小幅减损对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暂时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她和丈夫目前还未考虑放弃自己耕种。
对种植面积小、种粮积极性本来就不高的农户来说,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山西平顺县苗庄村村民李凤果说:“我和老公都在外面打工,为了家里的几亩地还得请假回来,扣的工资比一亩地挣的还多。受了累还不挣钱,大半年白忙活了。明年我准备把地包出去,省心一些。”
其实,粮价下跌,对种粮大户的冲击远远大于普通农户。“每亩直接损失500元左右。”辛集市天恩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立权说,他们今年种植了1000多亩彩色玉米,如果按目前的价格全部出售,损失将达数十万元。按照协议,合作社每年要以每亩1000多元的标准给入股农户分红。粮价下跌和滞销,会给合作社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
短期反弹难再,止跌企稳可期
“我估摸着会反弹。”在聊起玉米价格的未来趋势时,中国妇女报记者听到一些农民和种植户如此说。
河北平山县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朱书明搞种植十多年,经历无数次粮价的起起落落。他认为,这次玉米降价虽然幅度高于以往,但也与往年一样,与玉米集中上市有关,等过了这个窗口期,价格自然会有所反弹。所以,他储存了20多万公斤玉米,等待价格反弹后再出售。
在河北、山西,许多农民和种植户都把刚刚收割的玉米拉回家晾晒,储存了起来。记者调查发现,北方地区大部分农户家都没有专门的储粮仓库,大多用铁丝编筐或编织袋盛着,堆放在房屋和院子里,有的就干脆晾在地上。在河北辛集市中里厢乡中里厢村一位徐姓农户家里,还储存着今年夏天收的小麦,也是因为价格低,舍不得卖掉,加上秋天收回来的玉米,他家院里已是粮满为患。“再放放吧,怎么也得涨一点吧。”这位村民说。
那么,小麦、玉米收购价的趋势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许多专家的看法似乎并不如农户们那般乐观。
据中国妇女报记者了解,这次三大主粮价格走低,除了与秋粮集中上市等短期因素有关,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国际粮价近年持续走低,大批进口的低价粮食和替代品,波及了国内饲料和粮食市场。三大主粮由于受关税配额调控,其直接进口量并不多,大概在300万吨到500万吨,但是替代玉米的高粱、大麦等杂粮进口有1000多万吨,影响了国内的玉米存量。其次,国内粮食连续增产,国家粮食库存积压严重,玉米已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最后是政策因素。今年9月,国家7年来首次下调玉米临储挂牌收购价,从去年的1.12元/斤降至1元/斤。受市场对政策调整的预期等影响,玉米市场收购价快速下跌,已逐步和国际低价接轨。
玉米等主粮收购价格是否会反弹,取决于导致其降价的因素的变化。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国际粮价反弹的迹象还未显露,粮食及替代品的进口短期内也不会减少。至于国内政策,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将对小麦、水稻的价格采取稳定政策,而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明年可能还会降低。
目前,比较不确定的是饲料市场。据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玉米价格的下跌使得种植户利益受损,而养殖户受益。目前来看,受制于供应充足而需求疲软,玉米价格在短期内很难止跌上涨,而猪肉需求即将迎来全年消费需求最旺季,猪价有望迎来止跌反弹,粮价下跌导致猪价下跌的势头有望在近期转变为猪价上涨、玉米价格止跌企稳。
调结构转方式,提高抗冲击能力
记者了解到,也有一些种植大户的粮食不愁销路,效益也不错。河北馆陶县郭辛庄村种粮大户郭怀庆,原来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去年,他得到一个信息:小杂粮市场前景看好,于是,他决定改种小杂粮。今年播种时,他以1.4元/斤的价格和一家酿酒厂签订了高粱购销协议。他种植的杂粮用的是有机肥料,品质好,一亩地的收入超过千元。如今,看到玉米价格下跌,他庆幸自己调整了种植结构,赶上了市场变化的节拍。
主粮价格走低,种粮农户如何应对,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甚至避免损失?李国祥认为,调结构、转方式,节本增效是当务之急。他说:“粮食生产者一定要节本增效,要运用科技、扩大规模来增加效益,从宏观来看一定要在调结构转方式上多做文章,这是农业发展的转变,对粮食种植者来说也是提高抗冲击能力的有效办法。”
专家认为,主粮价格下跌不仅影响农民的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因而关系到粮食安全。因此,市场波动的成本不能全让农民来支付,改革的阵痛也不能全让农民来承担。眼下至关重要的是,在调整粮食收购政策、健全农产品市场机制的同时,国家还是应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三农”的补贴,维护农民的利益,保护他们的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