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提起中国的地产界,王石、潘石屹、任志强是绕不过去的符号性人物。他们曾统领房地产一个时代,缔造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也书写了一个个人生传奇。他们在事业上功成名就,也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本期集纳一组稿件,与读者一同分享他们的母亲教子故事。
潘石屹 母亲“身教”节约,支助家乡乡亲
1995年,潘石屹把妈妈从甘肃省天水老家接到北京。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环顾四周,潘妈妈高兴地对儿子说:“北京就是好!不像咱们老家,抬头见山,看不到远处。怪不得你在北京生意做得好,不用爬到高处就能看很远……”
潘石屹12岁的时候,妈妈因病瘫痪。为了方便母亲生活,潘石屹家里所用电器都买最先进的;厕所的坐便器是感应式自动冲水的,水龙头和烘干机也都是感应式的;洗衣机、干衣机、电饭煲可以设置定时开启……但潘妈妈刚参观完客厅就说:“快让我躺到床上休息一会儿,那么多数字闪得我眼花。”
后来,妈妈说自己不喜欢厕所里的感应式水龙头和坐便器,嫌它太浪费水,干净的水哗哗地冲下去让人心疼。潘石屹解释说,这些都是节水型的。潘妈妈还是不满意,生气地说:“冲厕所用洗菜的水、洗衣服的水都行,干净的水白白流走太可惜!”
潘石屹的老家干旱少雨,经常发生旱灾。他知道水在妈妈心目中意味着什么,为了让妈妈安心,他把感应式水龙头和坐便器全部拆除,换上手动的。
为了避免儿子走上“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歧途,潘妈妈提议以后在家里举行勤俭比赛,以勤俭节约为光荣。
一天,潘石屹去看望妈妈,发现家用电器上的小液晶屏全都黑屏了。妈妈说:“电器没坏,是我把电插头都拔下来了,免得浪费电。”
潘妈妈在电视里看到对儿子的访谈,主持人说潘石屹是专门给最富有的人盖房子的房地产商。潘妈妈就对潘石屹说:“你别只给富人盖房子,咱们家是穷人出身,千万别忘了穷人。”潘石屹后来用SOHO基金斥巨资为西部的学校建厕所,对妈妈说:“我在大城市给最富的人盖房子,到最穷的地方给孩子们建安全干净的厕所。”潘妈妈笑了。
潘石屹发现母亲的冰箱里常年只放着辣椒面和胡椒面。太太张欣曾不安地问潘石屹:“是不是咱们给妈妈的生活费太少了?”潘石屹纳闷地说:“我每月都给妈妈5000多元,作为生活费应该足够了。我也奇怪,妈妈连菜都舍不得吃,她存钱干什么?”
此后,夫妻俩除了给生活费外,干脆把鸡鸭肉蛋买来直接放到母亲的冰箱里。但他们始终不知道母亲把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2008年7月17日凌晨,潘妈妈弥留之际,拉着潘石屹的手对他说:“我死后不要给别人增加麻烦,就近在北京郊区随便找个地方把我埋了就行。”
在整理妈妈的遗物时,潘石屹发现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地记录着谁家的老人无人照顾,需要花钱请人照看;谁家的老人生病了无钱医治;谁家的孩子要上学,买不起钢笔、作业本……原来,潘妈妈把生活费大多寄给了家乡需要帮助的人。
王石 母亲说“只要不被困难打倒就一定能打倒困难”
我名字中的“石”,是母亲的姓。虽然后来有人说,这个名字隐喻了我未来要爬山的命运,其实非也。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
我母亲是辽宁义县人,锡伯族人。锡伯族属于满族外八旗的镶蓝旗,是一个著名的铁血民族。也许是因为民族血统,我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身为八个子女的母亲,她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她管教起儿女来,向来咄咄逼人,叫人敬畏。
我母亲是当时新女性的典范。她生长在辽宁的大户人家,后来家境不济,母亲高中毕业后,在县城非常时髦的电话局工作。
就在我母亲工作的第一年,母亲抱着不做亡国奴、保卫国家的想法,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而我父亲正好在部队里负责招兵。就这样,两人相识了,后来组成了一个纯粹的军人家庭。
正是出生在这样阳刚气十足的家庭里,特别是有一个刚强的母亲,才造就了我今天刚强的性格。
母亲对儿女的管教向来很有气魄。我读小学时,就被母亲委派带着弟弟、妹妹,千里迢迢从郑州到东北去看姥姥。我至今对此印象深刻:在郑州火车站,父母把三个孩子送上火车,拜托一下列车员,告诉他们这些孩子在哪儿下,转身就走了。我当时也就13岁,带着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摇摇晃晃就踏上去姥姥家的旅途。“摇”到锦州后,要转一趟慢车,到下面的一个小站,等三个孩子一路“晃”到小站,两天时间过去了。可旅途还没有结束,小站距离姥姥家还有十几公里的野路。于是我领着弟弟妹妹,背着自己的行李,往姥姥家所在的旧林村走。
这真是艰难的行程,我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仅仅凭着上一次来过的记忆,还要一路赶时间,因为天如果黑了就麻烦了。当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信工具,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奋勇赶路!本来应该下午三四点就到姥姥家的,结果三个孩子一直走到深夜12点。我姥姥在家急得不行,唯恐村外的豺狼把外孙们给劫了去。这次行程实在要命,我一到姥姥家,就说困了,并且一口气睡了两整天。
这次以后,母亲每个暑假还是放心地让我们自己回姥姥家,每次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
后来我登珠峰,家里人都很担心,唯独我母亲表现得非同一般。老太太泰然回答:“不担心,有什么好担心的!”
其实,这正是锡伯族女性的独特之处。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因为生活不安定,无论何种情分都不会用矫情的方式表达,粗粝的气候、恶劣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刚强的性格。
长大后,我当了兵,这很符合她的想法。但我在服役五年后不愿意留下,坚决要离开。父亲对我的决定没有表示反对,但母亲急了,她拿出自己雷厉风行的做派,从郑州一口气赶到我部队的所在地新疆,坚持要我留在部队。
但这一次,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母亲没能制止得了我。这以后,我读大学、开公司、登珠峰,这其中每一个阶段都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我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过,更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信念。因为,母亲以她一贯的坚强告诉我,人只要不被困难打倒,就一定能打倒困难。
任志强 母亲要求我只能干国企
任志强幼年全家福,左一任志强,左二母亲。
回忆起母亲,任志强语气平缓地说:“我的母亲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太太。”他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是,当红卫兵冲到家里来时,母亲手握着刀拦在门口,保护背后的儿女。
他还记得,当时缺粮,家里一碗饭要用筷子分成两半,每人半碗。但是,“我母亲下筷子是斜着划的,这样表面上看是两半,实际上我的一半饭量比她多。”
任志强说:“我母亲不允许我干个体户,她认为只有干体制内的东西才是为人民服务的东西。”“女孩子穿的花花绿绿,她就说你怎么那么腐败。我妹妹女儿结婚的时候,穿着很漂亮的衣服,她就觉得我不能跟你坐一个车,我母亲老是穿着恨不得打着补丁的衣服,我们要给她买一件衣服,她就问多少钱?200块钱我们就说20块钱,要不然她就不要了。”“这是一个发展过程,我们可能理解他们这代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可能理解不了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任志强之所以在国有企业做了许多年,是因为“我母亲一定要让我做国有企业”。
2012年5月30日,任志强在他的微博里写道:当半夜的电话铃声响起那一刻,我从睡意中惊醒,我知道妈妈要走了,她还是没有等到姐姐赶回来,见上最后的一面。回来后久久的不能入睡,好像妈妈就在身边,回想起过去的日日夜夜,妈妈的微笑始终就在眼前。(稿件由张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