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需有科技意识
前段时间,笔者所在的乡镇专门选派了30名村官,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参加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经过培训,这些村官回到村子里便把所学的科技知识手把手地传授给村民,使村民也学到了农业科技知识,并有效运用到生产中。许多村民说,村干部有了科技意识,加强了自身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才能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
村干部不仅是基层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一座桥梁,而且也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头雁。帮助村民尽早实现家庭经济增收,是村干部的应尽职责。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村官都是“老大粗”,科技意识和科技知识都很欠缺,使他们的工作成效大打折扣。笔者以为,作为一名村官,除了具备一些领导能力外,确实还要增强科技意识,努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积极引导农村学科技用科技,指导村民科学地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项目。实践证明,只有村干部的科技意识增强了,农业知识丰富了,真正成了农村经济工作和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叶金福)
别把农产品变成“小妖精”
近来,时有某地种出几百斤重的南瓜的新闻,并被冠以高科技产品;前不久,江苏农科院也展示了自己研制的一批新科技农产品,其中有200斤重的巨型西瓜和只比葡萄大一点的微型西瓜。
这样奇异的农产品是不是高科技,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农产品是用来食用的,当一个西瓜200多斤、一个南瓜几百斤的时候,市民该如何下嘴?要分多少次才能吃完?或许最后还没有吃完就坏掉了。再说,运输也是问题,一百多斤的南瓜、西瓜还可以用人工搬运到货车上,要是四五百斤的话,难不成还要启用吊运机?这无疑就会增加成本,会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问题。况且,如此重的东西,顾客又如何带回家呢?
笔者更疑虑的是,当西瓜、南瓜大到不可思议时,它们的味道还真的如同自己的“祖宗”一样美味吗?改变了“祖宗身份”的农产品真的对健康更好吗?显然,这样的巨型农产品更适合当摆设,而不是当食物。
类似这样奇异的农产品还有许多,比如红眼睛的兔子变成了绿眼睛;像苹果的梨子,像梨子的苹果;还有三角西瓜、方形西瓜,等等。或许这些奇异的农产品真的是通过高科技种出来的,但如此的变异真的有实用价值吗?笔者认为,农产品的改良的确需要科技介入,但不应该是哗众取宠,将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小妖精”,这恰恰是高科技的滥用。等到有一天我们进入农贸市场如同进入天堂,都不认得卖的是啥的时候,或许不是享受口福,而是“祸从口入”了。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