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自此新疆步入高速发展的历史快车道。一甲子的光辉历程,是一部古老新疆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共建社会主义新疆的奋斗史。如今的天山南北,正撩开丝路古道的神秘面纱,在世人面前展现出越来越美丽的风采。
本报从今天起开设《新疆新发现》专栏,集中反映新疆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新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进步和各族各界妇女的新风貌。
□ 见习记者 张园园
行走在新疆,不时会被这片古老土地上到处迸发出的美所吸引和震撼。
这些“美”,在国内外游人对西域风情的惊叹里,在各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歌舞里,在搬出棚户区住进新房居民的笑脸里,在金秋南疆农民满怀收获希望的眼神里,在维吾尔族女性绚丽多彩的艾特莱丝绸连衣裙里,在孩童清脆欢快的笑声里……
今天的大美新疆,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60年来,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代同步前进的,还有新疆的各族妇女,她们成为大美新疆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就业创业走出家庭小天地
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社区开办的烹饪培训班里,记者见到了阿依夏木·亚库甫,当时,她正和其他姐妹们一起学习食品制作。一桌子的馕、馓子等各色民族传统小吃,便是这些维吾尔族妇女当天的学习成果。
阿依夏木是社区烹饪培训班的老学员了,第一次来参加培训,是社区干部“送就业上门”,亲自去她家动员来的。培训期满,逐渐掌握一技之长的阿依夏木尝到了甜头,这期培训便主动报名参加。此次培训结束,她便可以考取厨师证,这让她离自己的“厨师梦”又近了一步。
“拿到厨师证后开家小饭店”,阿依夏木对未来有很实际的设想。这点变化对她来说意义重大,不但意味着一家四口将不再只依靠丈夫每月卖菜赚取的1000多元生活,而且,做了十多年家庭主妇的阿依夏木也将开始拥有自己的事业。
如今,在天山南北,像阿依夏木这样走出家庭的狭小天地,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的女性越来越多,已成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2013年新疆就业人员中女性有455.2万人,占41.5%,比2008年增长29%,2014年新增就业47万人,女性占48%。
近年来,支持妇女创业就业的政策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全区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51.15亿元,获贷妇女47.5万人,辐射带动62.8万名群众创业就业。适合农村妇女就地就近就业的手工编织、刺绣产业在天山南北遍地开花,每年销售额达20亿元。全区2.1万名妇女取得了女农民技术员证书,4088名妇女取得了女经纪人证书……在就业创业的浪潮中,阿依夏木等妇女带着梦想,搭上了新疆经济发展的快车。
为建疆梦插上知识的翅膀
刚刚成为一名大学生的艾丽菲热·艾合买提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今年,她以全疆双语理科第七名的优异成绩成为巴州双语理科状元,被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录取。在西南民族大学读一年预科班以后,她将到复旦大学正式上学。
赴内地求学只是这个19岁女孩人生规划的第一步,“我想学习临床医学,大学毕业后还想出国留学,上哈佛!”羽翼渐丰的艾丽菲热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学有所成。
飞得再远,也要回来。艾丽菲热说,学成之后,她还想回到新疆建设家乡。
在她的母校库尔勒市第六中学的教学楼顶端,“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几个大字正是对无数艾丽菲热人生和机遇的解读,越来越多的新疆各族女性正通过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大批女专家、女学者、女科技工作者已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只有1所大学,文盲率高达90%。194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新疆仅有的1所高等学校中仅有48名女生,农牧区妇女几乎都是文盲。
自治区成立60年来,新疆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整体受教育程度也随之大幅提高。尤其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的教育事业不断取得突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09年的51%提高到2014年的72%,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1%,初中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8.73%,2014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91%,特别是南疆四地州由2009年的38%提高到84%。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2%提高到31%,高考录取率由64%提高到79%。南疆四地州实现了14年免费义务教育。全疆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数由99万人提高到200万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妇女健康不再难以启齿
生殖健康知识走进清真寺,阿訇成为健康生活的指导员,这是昌吉州呼图壁县园户村镇三工湖村一组清真寺的一大创新。
在清真寺大院里的“穆斯林群众生殖健康项目”活动室,针对“穆斯林是否应该到医院进行妇科病普查”“如果没有女医生,男医生可以给穆斯林妇女检查吗”“如何有效开展‘穆斯林群众生殖健康项目工作’”等问题,展板上一一作出了详细解答。在穆斯林人口文化书屋里,墙上“睡前洗、晒内衣、保经期、建良习”宣传良好卫生习惯的大字特别显眼,多幅色彩鲜艳的宣传画图文并茂,分别讲解了经期卫生、婚检、妇女病普查等问题,书架上,一些生殖健康、育儿等书籍整齐排列……
生殖健康对穆斯林群众来说是很忌讳的话题,“以前村里妇女的思想观念陈旧,有病不愿去就医,尤其是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更是觉得难以启齿。”为改变这一情况,清真寺阿訇杨杰力排众议,主动接受了生殖健康的项目,在清真寺向穆斯林群众普及相关知识。
生殖健康观念的转变,是新疆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新疆卫生事业极其落后,各族人民缺医少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未开展,婴儿死亡率高达420‰~600‰,孕产妇死亡率为1500/10万,人口死亡率达20.8‰。而到2014年,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35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1.65‰,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39.27/10万。
这组数据见证了60年来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缓解了农牧民的看病负担。
2010年以来,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范围和内容也逐年扩大,实现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农村孕妇增补叶酸免费服务、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等项目的落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覆盖全区,“逢孕必检”得到全面落实。
有地位有权利成就新女性
60年来,不仅新疆各族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经济更自主,人格更独立,政治地位也大幅提升,妇女参政议政状况稳步推进。
截至2014年10月,全区妇女干部和女党员的数量不断增长,比例分别达到49.31%和28.23%。人大女代表比例从第一届占代表总数的1.6%增长到了第十二届的25.27%,自治区政协女委员比例也从1955年的7.8%增长到了第十一届的26.05%。自治区级四套班子女干部的配备率达到了100%。
同时,新疆妇女的合法权益有了更多法律保障,获得了选举权、被选举权、土地所有权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各项权利。
1994年,自治区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并几经修订。
2008年,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规定》,在探索反家暴立法进程中走在了全国前列。
……
千百年来,各族新疆女性就像扎根戈壁荒漠的红柳,不求闻达,耐得寂寞,以坚韧根基默默固守着脚下的土地;60年来,在党和政府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红柳抽新枝吐新芽,她们和新疆一起成长,花开绚丽,灿若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