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1.2万名官兵,数百台装备亮相天安门广场。为了呈现这场完美的阅兵,官兵们经历了怎样严格的训练?他们内心拥有怎样的家国情怀和亲情故事?
今天,带您一起走近他们,近距离倾听他们的故事。
三军仪仗队女兵分队队长程诚
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队长蔡云藩和担任排面基准兵的儿子蔡志粤(左一)在训练中。
华北某空中梯队参加阅兵的一对父子兵魏军和魏飞雨
为了让程诚实现“军人梦”
在今天的阅兵式中,首次组建的男女混编仪仗方队无疑成为参阅部队的一大亮点。三军仪仗队女兵分队队长程诚是位美丽大气的山东潍坊姑娘。这次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她带领女队员,与男队员一起编队训练,在训练时间晚一个月的情况下,以超常的精神和意志加班加点,队列动作很快赶上男兵,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父亲的“家庭式军事化管理”
程诚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她便有一个“军人梦”。父亲和姑姑一直想当兵却未能如愿,她便成了家人的“希望”。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她要求十分严格,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对她采取“家庭式军事化管理”。
初中毕业后,程诚被父母送到了离城区较远的原昌邑二中,目的是让她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当时我也有一些抱怨,但父亲却告诉我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程诚说,当时学校不仅位置偏僻,而且都是一些低矮的平房,宿舍拥挤,就连上厕所都要到外面的旱厕。不过不到两周,她便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程诚在读高三时选择了入伍。“当兵是我从小的梦想,而我的家人也非常支持我的这个选择,巧合的是,2004年12月11日是我的生日,而这一天也是我接到入伍通知书的日子。”回忆起这个别样生日,程诚仍记忆犹新。2004年年底,程诚来到了第二炮兵某基地,成为一名通信兵,那一年也是她第一次在部队里过年。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做排头兵?
2006年,通过自己的努力,程诚考上了当时的白求恩军医学院(后改建为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那时程诚一边学习医学知识,一边加强队列训练。在学院里,程诚展现了较高的队列素质,加上身高优势,每次队列会操她都被安排在“排头”位置。
经过两年的学习,程诚被分到了一家部队医院实习,2008年12月,她突然接到通知,被安排参加2009年首都国庆阅兵三军女兵方队的集训。
“我接到通知时已在医院里住了好多天了,但对于这次机会我不想放弃。”程诚说,当时她得了比较严重的胃炎,很多朋友担心她撑不下来,劝她放弃这次集训。
“我心里很明白,这次阅兵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能在天安门前走过,那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情啊!”程诚说,当时她打电话征求了父母的意见,父母都支持她去参加这次集训。
2008年12月底,程诚到北京后便开始了统一的集训。回忆起当时的训练,程诚表示,那时正值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但训练都在室外,一站便是几个小时,十分辛苦。所有队员都练出了汗,汗水顺着发丝都凝结成了“冰碴”。虽然高强度的训练使她们的身体疲累到了极点,但是她们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
2009年5月,部队又进驻沙河阅兵村继续集训,由于程诚动作出类拔萃,第一个被确定为三军女兵方队的领队。7月,部队又开始了耐热训练,天气非常炎热,地表温度甚至高达56℃,骄阳似火,烤得人喘不过气来,但她们还是要从早上8时一直“纹丝不动”地站到中午12时。
“由于我那时是一名领队,所以我必须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下达口令时必须高亢嘹亮,敬礼动作标准大方,步幅步速精准无误。”程诚说,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一个看似很简单的敬礼动作,她每天都要练习成千上万遍,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动作质量。训练场、生活区,常常留下程诚一个人刻苦训练的身影,但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让程诚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自己的身高竟然又增加了1.8厘米,这使得程诚和其他几名领队站在一起有些许不协调。2009年9月,由于身高原因,程诚接到了让自己改为预备领队的通知,但因为自己的动作出色,而被考虑编入第一排面。
“对于这个安排,我没有接受。因为我心里最清楚,我进入第一排面,肯定会有第一排面的一名队员被刷下,我不忍心多一个姐妹在充满希望中失望。”程诚坚定地告诉记者,虽然她当不了正式领队,但也要当一名出色的“预备领队”,让其他的领队时刻感受到多一个人的压力。实际上,她心里很清楚,她就是给三个姐妹当陪练,让其他领队在竞争中做到最好。就这样,整整一个月,她强忍着内心的压抑和委屈,与她们并肩战斗……
无奈,程诚错失了参加这次大阅兵的机会,但是她却始终没有离开。大阅兵时,程诚像三个姐妹一样精心化好妆,穿上准备好的受阅服装和新靴子,站在北京的长安街上给自己的战友们加油。“当她们以无懈可击的默契、端庄大方的气质、英武柔美的形象,引领方队顺利地通过西华表时,我激动得泪流满面。”说到这里,程诚哽咽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1月,程诚接到了三军仪仗队的面试通知,当得知自己有可能会入选三军仪仗队的时候,程诚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面试。
“我和家人商量后,觉得这是一个弥补五年前我没有参加大阅兵的好机会,因为加入三军仪仗队和参加大阅兵一样光荣。”程诚兴奋地说,经过面试和一系列考核,她最终入选三军仪仗队。
2014年5月12日,在习近平主席迎接土库曼斯坦总统来访的欢迎仪式上,三军仪仗队首次出现13名女队员。作为解放军历史上首批仪仗女兵,她们一亮相就惊艳世界,夺人眼球。而其中担纲仪仗队女兵分队队长的就是程诚。 (张萌整理)
阅兵场上的父子情
在这次阅兵中,来自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的队长蔡云藩和队员蔡志粤是一对父子。父亲蔡云藩是“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队长,现职为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某师副师长;儿子蔡志粤是“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14排面排头兵兼区队长,现职为第42集团军某防空旅排长。
说起这对父子,既令人羡慕又让人佩服。
方队组建之初,家里就“双喜临门”:父亲刚被确定为方队长还没来得及向妻子宣布,儿子就从单位打来电话,告诉妈妈自己刚刚被预选为阅兵队员。
出征前,父亲对儿子说,阅兵队员选拔要求苛刻,到时候要是吃不了苦、达不到要求,别怪自己不留情面。平时,蔡云藩常教导蔡志粤身为一名干部,在方队里要以身作则,要按照“四有”军人样子要求自己。
从小在军旅家庭长大的蔡志粤,很少能有时间和父亲这么长时间待在一起。阅兵训练基地的生活让他多了一次近距离观察自己父亲的机会。
刚到阅兵训练基地,父子俩没向任何人提起这件事,直到进行政治审查时才被大家知道。尽管这样,蔡志粤始终坚持与别的队员一样刻苦训练,从不因为父亲是方队长而放松自我要求。
蔡志粤说:“作为一个队员,能和爸爸一起参加阅兵训练,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从小到大很少和老爸有这么长时间的相处,而且是在队伍当中一起训练。那种感觉挺特别的,我感觉我是最幸福的人,同时,也是最辛苦的那个人,我要跟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作为普通的一名队员,我和大家一样都是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从内心讲,作为方队长的儿子,我要以更高的、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更为了父亲,要为父亲争光,为家人争光。”
蔡志粤在一次训练中感到不适,但仍坚持和队员一起训练,最后中暑晕倒在地。
在卫生所醒来后,蔡志粤第一句话是:“不要告诉方队长。”当天下午,他又重新回到了训练场。
蔡云藩听说了这件事,只是点点头说:“一个男人连这点苦累都吃不了,那就别来参加阅兵了。”
或许因为身上流着军人的血液,蔡志粤的训练成绩很快就跻身优秀行列,多次被评选为“训练标兵”“优秀干部”,还被选为区队长。
“你现在训练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跟三军仪仗队队员比还差远了,所以不能骄傲,必须更加刻苦努力。”蔡云藩对儿子说。阅兵是展现军人对党忠诚最神圣的活动,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把各自的工作做好。
蔡云藩说:“我把所有的队员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对他们的要求是一样的。当然了,从内心上讲,我对蔡志粤要求更严,因为他是我的儿子。”
军人的家风体现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在阅兵训练基地里,这对父子兵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阅兵的光荣使命。他们都在用自己最完美的状态,用最标准的姿态迎接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张萌整理)
爸爸,我们一起飞!
魏军,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飞行技术优良,多次参加大项演习演练任务,2009年曾参加国庆阅兵,2015年,他再次入选阅兵分队,被编入预警机备份机组。魏飞雨,魏军之子,2009年9月入伍,现为空军某场站汽车连副连长,负责预警机的地面保障任务。2009年,魏飞雨刚刚入伍时,父亲参加了国庆阅兵任务,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成为他的偶像。今年4月,得知场站将执行阅兵伴随保障任务后,魏飞雨第一个递交请战书,这次,他希望和父亲一起接受检阅。
父子携手破难题
“3号油车!3号油车!速来北停机坪……”汽车连副连长魏飞雨对着对讲机急促地喊话。身后,机务人员正指挥一台突发供油故障的油车撤出加油区域。
就在大家焦急等待油车的时候,舷梯上出现一个熟悉的背影,挺直的腰板,宽广的臂膀。一定是爸爸!魏飞雨的心头一暖。
“特情处置及时妥当,但同时也暴露出异地油车使用上存在短板,这应当作为汽车连‘双学’活动的重要课题。”魏军检查加油各环节及机上设备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为了尽快破解难题,魏军一有空就钻进车场,与汽车连骨干一同分析驻训地油车与本场的差异,查找车辆保障薄弱环节。
讨论会上,父子俩据理力争,谁都不让谁。凭着这样一股劲,他们预想不同时机可能出现的特情,研究加油每个步骤的风险隐患,制定安全可靠的加油操作流程。
时隔6年,再踏上阅兵训练场,53岁的魏军风采不减当年。飞行计划、训练教程、训练笔记,摊满了他的办公桌。阅兵任务中的父亲就是这样的!魏飞雨清楚地记得父子俩第一次谈起阅兵的情形。
我要和爸爸一起飞
时光倒回2009年,魏军任领队机梯队备份长机机长,参加国庆首都阅兵。那份荣耀和自豪,深深感染了魏飞雨。
那年,魏飞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填写了军校。
一日,看到电视播放飞过天安门的飞行员的先进事迹,魏飞雨替地面备份的父亲感到不甘,拨通了电话,“爸,没有飞过天安门,心里啥滋味?”
“啥滋味?自豪呗!战友飞就是我在飞啊。”
“爸,我要报军校,像你一样参加阅兵!”
“你先考上军校再说。想参加阅兵,练好本事,等着组织挑选。”
对魏飞雨而言,这一席话,犹如在他心底撒下了一粒即将萌发生机的种子。
种子终究要破土发芽。军校的四年沉淀和部队的两年磨砺,使魏飞雨褪去了年少的青涩,学习锻炼,他处处争先,表彰奖励,却总是推让。
今年3月份,阅兵命令下达,魏军再次进驻阅兵村。作为保障人员,魏飞雨也主动请缨,加入了阅兵保障队伍。
“爸爸太忙了,从小到大,留给我的常是背影。”父亲忙,儿子也闲不住。无论烈日炙烤还是刮风下雨,他都按照连长分工坚持带车跟班进场。现在,打小听着飞机轰鸣声长大的魏飞雨谈起阅兵任务,与2009年相比已另有一番感悟:“每次到外场保障,都希望能见到爸爸,即使见不到,我心里也踏实得很。我知道,我是和爸爸一起飞,和我们整个团队一起飞!”
是啊,一起飞。飞翔,是空军这支战略军种的意象,也是所有受阅空军官兵的姿态。
不论台前幕后 空军人一起飞
有了2009年的参阅经验,魏军坚持“抓早、抓紧、抓实”对待训练。这让魏飞雨佩服不已。
一天下午,魏军随检查组悄然进入汽车连车场,魏飞雨准备借机“秀”一把维护作风。没曾想,父亲认为高空平台车保养需加强,不留情面地提出严厉批评。
魏飞雨连忙解释说:“高空平台车很少使用,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常用车辆的维修保养上。”
“汽车连检查维护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整顿维修质量。”魏军斩钉截铁地说。
原来,空中编队合练即将展开,飞行人员要通过机身标识线来保持严整的梯队队形。十几米高的特种机,高空平台车长时间贴近机身作业,车辆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数天后,焕然一新的高空平台车与父子俩同时出现在标识线绘制现场。魏军从多个角度不断检查标识线效果,魏飞雨全程指挥引导车辆,不时提醒司机注意事项。
两人同在停机坪三个多小时,多次擦肩而过,却未交谈一句,仿佛在较劲,谁更认真负责。
临退场,一名工厂技术人员好奇地问魏飞雨:“你们俩长得太像了,他是你爸吧?”
魏飞雨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委婉地说:“那是部队领导,上次检查时刚批评我,这次我要让他挑不出毛病。”
从此,魏飞雨对自己要求更严了,工作中充满了虎气和冲劲儿。前不久,他牵头制定的《车辆故障特情处置预案》,受到官兵一致好评。
阅兵,是每名空军人的舞台,不论台前幕后,不管角色大小,他们始终一起飞。
(颜丙松 冯哲)
“追随前辈的脚步”
25岁的刘乐乐是白求恩国际医疗方队的一员,谈起入伍的初衷时,她说:“2009年阅兵时,我还在读大学,当时就觉得中国女兵实在是太帅了,所以我就毅然决然选择参军入伍。”
除了羡慕军人的“高颜值”,家庭的军旅传统也是促成刘乐乐穿起军装的重要原因之一。她的爷爷是一名老红军,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奶奶当时是一名卫生员。在刘乐乐看来,这不仅是血脉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现在,我跟奶奶都从事着同样的职业,我觉得这份职业很光荣很高尚。”
这次阅兵对于刘乐乐这个“90后”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在训练最初的阶段,女兵方队是持枪训练,40多摄氏度的烘烤中,阳光直射枪背带,刘乐乐和战友们都被烫出了水泡。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现在,你的青春是用来经历的,将来青春就是用来回忆的。习主席这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刘乐乐坦言,“我觉得我就在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不论是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还是今后的生活中,只要一说起参加过阅兵,我觉得这都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希望自己到时能展现出中国女兵最青春、最靓丽、最飒爽的感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