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9月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刘伯红:中国妇女研究步步推进,我参与并见证 明妮·魏特琳:拯救万余中国妇孺的“活菩萨” 国际连线 女学书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6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妮·魏特琳:拯救万余中国妇孺的“活菩萨”

明妮·魏特琳(第一排左三)与金女大同事合影。

编者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不会忘记在艰难岁月里帮助过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驻校维持委员会主任明妮·魏特琳就是其中一位。在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时,魏特琳凭借美国传教士的身份,保护和帮助了万余名中国人特别是妇女儿童免遭杀戮,被老百姓称为“活菩萨”。《新女学周刊》特邀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前院长钱焕琦教授撰文,以志纪念。

■ 钱焕琦

在美国密歇根州雪柏得镇,安息着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墓碑上镌刻着四个中文隶书大字“金陵永生”。她就是美国人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 1886-1941),中文名“华群”。但在去世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她却鲜为人知。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逐步深入,魏特琳才又一次被“重新发现”。

明妮·魏特琳,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州的西科尔小镇,1912年毕业于伊利诺州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进芝加哥及哥伦比亚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魏特琳了解到中国教育不发达尤其是女子多不识字的情况后,决定来华服务,矢志推动中国女子教育。亲友们虽多方劝阻,魏特琳终不为所动。1919年秋天,应聘担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30年更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以下简称“金女大”)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精心擘划,建树很多,很快成为校长德本康夫人的左右手。她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献身社会,为穷苦四邻服务,充分发扬光大了金女大的“厚生”精神。

留守护佑万余妇孺难民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战事逼近南京。从8月15日起,日军飞机就开始轰炸南京,很多重要的机关、工厂、学校准备内迁,金女大不少教职员工和学生也陆续离开。整个南京城被战争的阴云笼罩。面对严峻的局势,金女大成立了一个5人紧急委员会,讨论保护学校的应急措施。后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要求,经过充分讨论之后,金女大最终决定迁校成都华西坝,并留下一部分行政人员成立驻校维持委员会,由魏特琳任主任,负责保护校舍和设备用品。魏特琳在当年的11月17日就致信美国驻华使馆,建议建立安全区,赶在日军攻入南京之前,预先为那些无法避难的贫苦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市民设立一个较为安全的场所。经过多方协调,12月1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先生在北平路中英文化协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安全区正式成立,金女大就在这个安全区之内。魏特琳和其他的驻校维持委员会成员于12月1日组建治安小组,为难民服务。12月8日起,金女大南京校区就开始接收难民。尽管魏特琳等留守人士尽全力保护难民,但是野蛮的日军还是时常闯入校园,强奸和带走妇女,魏特琳还因为阻拦遭到日本士兵殴打。

12月18日,魏特琳来到日本使馆,反映了日本士兵连日来骚扰金女大的情况,并要求使馆官员写一封可以随时带在身上的信,以便用它将闯入校园的日军赶走。在魏特琳的要求下,日本使馆同意在学校门口贴上日本官方的告示,以阻止日军进校。魏特琳还通过外交渠道迫使日本方面每天派25名宪兵守夜。魏特琳每天像卫兵一样守卫在学校门前,在校园四处不断巡逻,去对付闯入校园的一批又一批的日本兵。尽管她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她仍然靠一己之力奋力收留保护了一万多妇孺难民,很多老百姓都称她为“活菩萨”。

为了给苦难中的难民带来心灵的寄托,并且使自己有更充足的理由收容难民,魏特琳还开办了布道会、暑期培训班、手工学校、家政学校、试验女子学校等。后来南京的秩序渐渐好转,收容所的妇孺,也可以回家了,然而有许多人已无家可归,魏特琳遂又开设了职业班,授以生活技能,使能自谋生活;更设补习班,使年幼失学的受到教育。

“爱吾华人之心何等深切”

在极度紧张和艰难的日子里,魏特琳亲眼目睹了南京的沦陷及日本侵略军的种种兽行,同时为自己无法解救更多的劳苦大众而陷于深深的苦恼和绝望,终而导致精神崩溃。1940年魏特琳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并于当年5月14日离开南京回美国接受治疗。1941年5月14日,即魏特琳离开南京一周年之时,她在写了一封不连贯的遗书之后,在厨房打开煤气开关自杀了。魏特琳去世后,朋友们在她的枕边发现了一张沾满泪水的照片,那是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难孤儿的合影。一位善良的大学教师,爱好和平的基督徒,一位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就这样在为中国人民服务了20多年后,以悲情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伟大的一生。魏特琳在临终前,留下遗书云:“余有两个生命,仍愿为华人服务。”

噩耗从大西洋彼岸传到成都,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金女大第一届毕业生、后来担任金女大校长的吴贻芳和其他教职员工以及学生都痛不欲生,大家为失去这么一位好同事、好老师、好教友、好朋友而悲痛。吴贻芳称她“爱吾华人之心何等深切!而牺牲自己,为异国人服务,其人格何等伟大!”并号召师生们以华群老师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为世人奉献,更好地实践“厚生”的校训。

1941年5月18日下午,在美国密歇根州雪柏得镇,人们为魏特琳举行了葬礼。当时任金女大驻麻省北安普顿史密斯学院的代表徐亦蓁(金女大1919年第一届五名毕业生之一,1928年后担任金女大董事长)得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去一所大学巡回演讲的途中,但是她立即决定前去参加魏特琳的葬礼,由于时间紧迫雇了一架专机,即刻飞往底特律。徐亦蓁觉得她必须这样做,魏特琳“为中国人民奉献了生命,她是一个圣人,一个对黎民百姓充满仁爱的女神”。到达底特律已经是午夜。她在一家花店订了一束紫色的心形花束,用白丝带做装饰——代表了金女大的颜色。但是她没有想到,魏特琳的家人和当地民众并不了解魏特琳,他们不了解她在中国做了些什么,甚至为她的自杀感到羞耻。徐亦蓁在回忆这件事时写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没有谴责他们,只是怜悯魏特琳,并对她帮助千万中国妇女儿童的英雄行为表示敬意。我大胆地告诉他们,我们是如何看待魏特琳的无私奉献的,我们的政府嘉奖过她,她的名字将载于史册,她将他人的痛苦转为自己的郁结,这是一种义举。她对每一个人都充满仁爱,除了她自己。她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为祖国,为家乡和家人增光添彩的女英雄。”听了徐亦蓁一番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演讲,在场的人渐渐明白了,纷纷抬起了头,原先那种充满耻辱感的表情一扫而光。

同时,在成都的金女大分校,在吴贻芳的主持下,全体师生为魏特琳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1941年6月10日,民国国民政府也特地颁布国民政府令,褒扬魏特琳在中国的卓著功绩。

由于魏特琳在金女大师生中影响很大,几乎每年金女大都要举行一些活动来纪念她。1947年5月魏特琳逝世6周年的日子,吴贻芳又在金女大主持了一场纪念报告会。她说:“华群女士深得基督之博爱精神,待人接物,无不具有爱心,故能舍己为群,乐善不倦,其感人之深,如铭入心脾,永远不能使人忘记。”为了使她的精神发扬光大,2002年12月12日,由美国旧金山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日本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林伯耀、金陵女子学院、金女大校友会、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等募建,其铜像“金陵永生”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原金女大校园)内揭幕,供人们永久瞻仰。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前院长、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