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8月30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周末午茶 人生品悟 赵一曼:70周年又逢君 时间那头的香 死神永生 滋水枪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间那头的香

□ 王丹枫

跟几个死党逛民俗博物馆,陈列古物的房子是仿古建筑,装饰设计粗糙了些,院内几株孤零零的松树难以撑起一派盎然生机,解说员的讲解亦是蹩脚机械的,难提观赏雅兴。想来,平日里来此地参观的人不多,冷清清的。

转了一会儿,朋友们异口同声说:“真欣赏不了,你还是自己去转吧,我们在附近的咖啡馆等你。”一个个都去品咖啡吃西点了,我兀自一人在那些散着时光氤氲气息的古物堆里徜徉。

如果有人说这个时代就是让“一切过往陈旧的固定东西都烟消云散”,那么,我还是希望做时代的落伍者,固守中国旧时人家的黄昏深宅庭院,而不是日月换了的新天地。

很小的时候,我在长辈们眼里就是个怪小孩,我的同龄人都喜欢耍刀枪弹弓,而我老是沉湎于一堆被大人视为“破烂”的老古董,这摸摸那瞧瞧,有时暗地里还偷偷傻笑。大人说这娃中了邪,嘱我母亲快找算命先生“驱邪”,我奶奶听了扑哧一笑,脸上瞬间荡起了万水千山,“瞎胡闹,我这孙子会比外面那些娃有出息……”

记得很清楚,奶奶卧房里摆了一支民国时期的喜字烛台。那时乡下还未通电,晚上不是点蜡就是燃煤油灯,一户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朦胧的黄色光晕,要比现在的电灯诗意浪漫多了。烛光下火苗娉婷像个羞怯得直扭腰肢的姑娘,爷爷老喜欢讲他年轻时做学徒跟着师傅学染布的趣事,每天从染坊出来整个人像被涂了油彩,跟唱戏似的。爷爷能染出上好的布匹,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找爷爷做生意,其他家的染坊一个个相继歇业关门。那时的爷爷满面红光,可神气了。每每这时,奶奶总会呛他:“吹牛皮的老头子,这么不害臊!”爷爷总是让着奶奶,嘿嘿一笑,“呼噜呼噜”抽几口水烟袋,“死老头子,少抽两口……”我在一旁呵呵直乐,爷爷奶奶也痴痴地笑。

爷爷奶奶的结合是旧时姻媒,单凭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未曾见过一面就结成夫妻,相伴六十多载,育有七个儿女,两人无有不好。他们的故事比爱情经典电影还要矜贵有戏。听奶奶讲,1923年,十五六一枝花的年岁,她头戴凤冠霞帔,盖红盖头,穿绣禾服,踩着“三寸金莲”绣花鞋,坐在花轿上,被轿夫颠来颠去就颠到了爷爷跟前。娘家人硬气,就这么一个闺女,置办嫁妆也大方,生怕闺女嫁过去教人瞧不起。

那时的嫁妆,绝对真材实料。爷爷奶奶过世已多年,可外曾祖父当年给奶奶置办的很多嫁妆依然可供现在日常家用。一对民国梅瓶染上了些许不易剃掉的斑驳霉点无人认领,我从废弃的老屋中扒拉得尘土飞扬,淘得此物如获至宝,花瓶或许不值钱,但留有爷爷奶奶的温情余裕,睹物思人,瞅上一眼,往日的旧时光都跑回来了。记得那张朱漆泥金雕花三屏风式镜台,宝气得不得了,不过现在已不知去向了。早些年那张朱漆三斗房前桌被三婶婶要了去,摆放在她卧房窗前。堂哥盖了楼房,嫌房前桌违和,三婶婶亦觉得这桌子老气,拆卸当了废柴烧,可惜死了。我家分得一对朱漆靠背椅,背板是三段体设计,上部中部嵌浅浮雕花卉和人物花板,下部是蝙蝠纹镂雕,富贵极了,惹人欢喜,摩挲椅面仿佛还留着爷爷奶奶坐在上面洗脚时的余温。从乡下搬到镇上住楼房,爸妈舍不得丢,把这对靠背椅带到了新家,虽然与家里置办的新家具显得格格不入,但存有旧时光的温情,那背椅总惹人想起逝去的这些人那些事,好不有思。

念念不忘于旧时日月,我成了一个彻头彻尾怀旧的“新鲜人”。香港的董桥老先生说:“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枯井。”这几年跟着一位年过花甲的长辈在潘家园、报国寺、琉璃厂、红桥古玩市场淘得的一些老物件,每样东西都让我想到相关的小经历小故事,物与我共存共生,竟是这样的贞亲如故,沁沁撩人心。

早前,这位长辈邀我去他家看收藏的老古董。日光炼乳般融在窄长的巷道上,远远地能听到隔着几条巷子里传来的糖葫芦叫卖声,爬藤附墙,墙根沿线叠了厚厚一层红红黄黄的落叶,院门前一棵红柿挂树的地方就是他的家。长辈的爱人焦阿姨面颊丰盈,蜻蜓点水的眼眉斜飞入鬓,蓄着几抹英气。她早已沏了一壶上等碧螺春,茶香妖娆,沁出袅袅云烟,一缕日光透过“万”字棂花图案的花窗滚落过来,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眼前的小茶杯是长辈找锔匠锔补过的,滴水不漏,那密密匝匝的锔钉恰到好处,残缺之美反倒增添了几抹古旧沧桑的禅意。

锔活是过去修补锅碗盆缸等家用器皿的手艺,归属于中国传统“七十二行”。宋人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里就有锔艺匠人形象。我小时候住在乡下,经常见到锔匠肩背褡裢给人家锔锅锔盆。我老屋犄角旮旯处还堆放有旧日里锔补过的铁锅,虽然已是锈迹斑驳,但那连缀的上锈锔钉亦有时光老熟的意绪,教人一下子就想起旧年月的清坚旧影。

这位长辈专门腾出一间通风的屋子收藏老物件老古董,大底盘的老油灯泛着幽光,一只据说是百年前的金丝楠木烟斗是他家的镇宅之宝,满屋子的字画,书架上一格一格收藏的是四五十年前的旧书,还有《良友》画报,一把绢扇上绣着仕女赏月图还题有秀逸小楷……自诩为旧派人的长辈,心中始终养的是那一缕乾坤清气,浮生若梦,旧时日月下的人世长情就能够惹人消受一段诗意清丽的余生,还奢望什么?

“人一老吧,就喜欢怀旧。结果越怀越老,越怀越旧。”长辈说收藏那些温良质地上看得见些许岁月留痕的老物件,能够让他找到年少时回家的路,“谁能说那些稀罕物在时光沉淀中被使用被珍惜及至慢慢变旧的履痕不是一段精彩的旅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