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玉根
今年以来,在国家倡导和政府财政支持下,“大众创业”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了一股迅猛的时代潮流,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们发现,许多涉农创业人员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开网店、做电子商务,一些地方政府也偏爱在“互联网+”上做文章,以本地开了多少家网店、培训了多少个电子商务人员为政绩。相关报道在媒体上比比皆是,其他新的创业方式则不多见。这说明目前许多地方的涉农创业存在多样性不足、创业途径雷同的现象。
做涉农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宽农副产品特别是偏远地区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凡事都有一个度,而且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如果大家都把做电端当成创业门路,并且由政府出面扶持做大,那么,有可能会出现某个区域某个经营品种的网店过多、过滥,导致恶性竞争的现象,于创业者本人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都不利。
其实,任何像刮风一样集中在某个方面创办经济实体的现象都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日后都要付出代价。个体创业要有多样性,政府扶持也应该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唯有如此,经济才能得到良性发展。
中央政府鼓励大众创业并没有局限于某一个途径或门类,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所有的创业方式和实体都可以尝试。目前之所以出现大众创业挤互联网独木桥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一些人认为相对其他投入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经济实体,开网店更加便捷,更符合所谓的时代潮流,也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扶持。当然,一些人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事实上,在电子商务大面积涉足农业之前,许多有创新意识的人在其他涉农领域已收获了丰硕的创业成果。本报多次做过相关报道。比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庆妹子陈国桃,早在2010年就选择在重庆酉阳大溪镇开办独家苗绣店,把当地苗族和土家族人的传统刺绣做成特色产品,远销国内外,不但自己赚到了钱,还帮助当地许多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甘肃敦煌市月牙泉镇妇女张燕丽,则看准当地的旅游商机,利用自家的房屋在月牙泉镇开了一家客栈。和其他客栈不一样,她家客栈的装饰和摆设融入了敦煌文化元素,并把当地特产李广杏当成客人免费品尝的特色水果,由此引来源源不断的游客,现在她家不仅还完了贷款,还买了一辆越野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分析众多创业成功的案例可以发现,那些创业者的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他们能够在众多竞争对象面前独辟蹊径,敏锐地捕捉未来的商机。归根到底,这种慧眼和魄力来源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
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相关文件将“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作为强国之策合并一起提出,是有其深刻含义的。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可以为创业者提供选择的多样性,如果没有创新作支持,个体创业必然会随大流、跟风走,而大众创业必然会出现众人挤独木桥的现象,成功可能性将大打折扣。就如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海潮”一样,许多人都去倒腾地皮,最终“呛水而亡”或仓皇而逃。
如今,农业发展方式正处于亟待转变的关口,因此,涉农创业更需要创新。当然,创新要有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精神作支撑,还要有苦干实干加巧干的行动来尝试和实施,富有新意的创业也许要走一段曲折的路,但收获一定比那些跟风随大流者更加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