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姚改改
夏日,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金大田村,田野里盛开着金色的向日葵,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在花海里打闹,在田间地头嬉戏……
金大田村的气质,亦如它的名字,朴实又张扬。远远望去,似乎与其他村庄无异,但一旦置身其中,则感受处处是新意。
这群到金大田采风的孩子们,在村里听书院老师讲故事、跟着漂亮姐姐做手工陶艺、观看沙画表演,一天下来,不仅玩得不亦乐乎,还受到了艺术熏陶。“我们还想再来!”孩子们游兴未尽。
而5年前,金大田村还是垃圾遍地、违章建筑众多的破烂村庄,如今,独特的乡村改造理念和乡村文创模式,已经让这里焕然一新,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之地。
两种独特理念,打造田园生态
“‘用地不占地、建田不费田’和‘果蔬代绿化,田园当公园’,这是我们在打造金大田村田园式生态公园时提出的理念。”谈起当初定位金大田村发展方向时,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党委书记杜年胜至今仍然感到很欣慰。
以前的金大田村臭气熏天,人们常说,就算村里倒贴钱,游客也不会来。大樟树底下养猪,40余户人家从事废旧塑料拆解,水污染严重,村里处处是垃圾。金大田能一改过去脏乱差的状况,变身为吸引游客的美丽村庄,和乡村改造时的理念定位大有关系。
杜年胜介绍说,“用地不占地”,是将原来田间机耕路硬化,改造成现在曲曲折折的观光路;“建田不费田”,是原来的土地上种什么,延续下来依旧种什么,这才有了现在满目金灿灿的向日葵和快要成熟的玉米。“农村的土地很宝贵,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不能浪费。”杜年胜说。
记者看到,金大田村的中心地带是一个占地36亩的公园,公园里的绿化植物都是具有农家特色的植物,可观可食;观光路旁边还栽种了一溜儿黄花菜,这些都是“果蔬代绿化”的最好印证。正是在“果蔬代绿化”的理念下,金大田才展现出“田中有园、园中有田”的“田园式生态公园”景象。
有了生态公园这块风水宝地,村民们也有了乘凉好去处。夜晚,彩色灯光亮起,村民们三三两两边散步边聊天,不少年轻的情侣也在此约会。
选择“文创”模式,吸引文青进驻
“在这里,像是在世外桃源。”来到金大田的文艺青年,无一不这样感慨。
在田园式生态公园的核心区,是一座座连接在一起的明清古建筑。翻新过后,如今成了文青们的最爱。
近两年,独特的田园风让金大田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连带着村民做起了农家乐生意。镇委镇政府深知,单靠生态旅游,村里的发展道路还是走不长。“我们避开单纯靠自然风光吸引游客的模式,也绕开以文化底蕴为招牌的古镇套路,选择走人文乡村的‘文创’路。”考虑到金大田在省内并不具备特色风光和文化底蕴的现实,当地政府另辟蹊径,想到了吸引文艺青年创客的路子。
为了让手作文化在乡村扎根生长,吸引更多文艺青年,金大田打出“花田”品牌,开创了“花田市集”,推出20多个创意手作摊位,邀请游客和“手艺人”前来参加。
一群“80后”“90后”搞艺术创作的女大学生,被金大田恬淡的田园风景和优厚的入驻条件所吸引,在金大田的古宅中落脚,组建起富有诗意的“花田市集”,安心创业。
“我们不必交房租,只需承担水电费,做好古宅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就行。”花田市集群主、发起人之一的蔡一平告诉记者,“没有成本压力,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毕业于中国美院陶艺系的蔡一平,在金大田开设了“东篱陶艺”手工店。闲暇时光搞创作,制作陶艺。游客来了,或教教陶艺,或出售手工制品。
像蔡一平这样的乡村文创模式,在金大田还有许多。东篱茶叙、扶雅书院、凤梨画艺、香草的天空、如故手作、白纸储物……这一个个充满文艺气息的手作小店铺分布在金大田古香古色的明清古建筑里。
田园式生态环境加体验陶艺、布艺、沙画等手工制作,再听听读书沙龙、摄影讲座等,从自然到人文,游客来到金大田村,可以走一趟文化“微旅程”。
精品手工艺创作者的加入,唤起了村民对公众文化产业开发的认知。如今,村民跟随着手工艺者的创作,开发出具有金大田本土特色的手创作品,有的甚至发展成农家小铺。
在市集上,不仅有游客的流连忘返,还有“手艺人”的现场献艺。“现在想入驻的人很多,比如木工、雕刻,可惜地方不够了。”杜年胜说,这一状况很快将得以改善。创意文化基地二期已提上日程。两大苗木基地、柴窑、儿童户外拓展营……随着二期工程的动工,一大批新项目将给文青提供更广阔的创作天地。
“我们打造的不是普通的乡村旅游,而是有文化层次的中高端旅游。把文化文章做足,使乡村旅游,既要有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又要有现代城市的生活品质。”对于未来,杜年胜和村民们充满了激情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