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妇联机关在抗日战争前或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健在的还有18位。平均年龄为93.4岁的她们,理想信念坚定,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昂扬斗志,始终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切情怀。为了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她们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本栏目今起刊发全国妇联机关老同志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把救国救民作为奋斗目标的光荣事迹。
在抗战中期的冀南根据地,郭力文与丈夫韩克华的合影。
郭力文近照。 (图片由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提供)
□ 姚瑶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宋利彩
1937年之前,郭力文就读于河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邢台,校长张瑄堃率部分师生撤退到河南,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至此结束,郭力文的求学梦被日军的炮火击得粉碎。
“十七八岁正是最好的年纪,但那时候却没想再读书。因为学校迁走了,可是我没走,爸爸不让走。”郭力文回忆说。
1938年初,巨鹿县城解放后,巨鹿本地的游击队和八路军就到了郭力文居住的威县,郭力文见到了她同父异母、已经参加抗日工作的哥哥。
“当时威县刚解放,没有成立抗日队伍。听哥哥说在老家平乡县,战委会、妇救会这些组织都已经成立,我也就愿意到那去参加革命团体。所以他走的时候我就跟他走了,跟哥哥一块去参加革命了。”从此,郭力文走上了抗日道路。
18岁的郭力文开始在平乡妇救会担任妇救会主任,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那时候,具体工作一个是做宣传,宣传抗日救国;再一个就是动员妇女给八路军做军鞋、军袜,募集物资,也教她们认字。”郭力文说。
在平乡妇救会工作了不久,地委的组织部长到县里考察工作,看到了郭力文的工作能力,就把她调到地区二分区担任抗日妇女救国会主任。
据郭力文回忆,在隆平县的一个村开展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敌人来了,来不及出去躲避隐藏,情况十分危急。
“日本人在村里敲着锣,叫群众出来听他们‘讲道’,我们只好把文件放到厕所的灰里头,跟老百姓一块出去听。我们就跟着妇女一块出来,混到妇女群里,听皇协军讲话。”郭力文说,“开展工作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跑敌情’,敌人出来扫荡我们就跑、就躲。也不是说一点也不怕,但没有到那种程度,怕也没办法,所以不怕。”
八年抗战期间,郭力文从县妇救会主任到分区妇救会主任、总会妇救会干部,一直没有离开妇女工作,发动妇女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遭遇过日本人、皇协军,也经历过战友被抓的危险……这些她并没有觉得艰苦,因为从选择走上抗日道路的那一天起,她已经将青春理想汇入滚滚革命洪流。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力文随爱人韩克华调到湖北,先后任孝感地区专区妇联主任和湖北省妇联秘书长、妇联主任,并曾任中南区妇联秘书长,一直在湖北建立和健全各级妇女组织。
1964年,郭力文调到外交部工作,跟随韩克华先后在中国驻匈牙利、几内亚、意大利、法国等大使馆任参赞,开展与国际知名妇女和妇女组织之间的友好活动。1980年,她调到全国妇联书记处工作,1982年任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1983年在第五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如今已经95岁高龄,郭力文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每天下午3点到5点的2个小时是她固定的读报时间,《参考消息》《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是她的案头常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