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7月26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 农情简报 民族手工助藏族妇女脱贫致富 农村妇女要分地,资格谁来定? 千亩农田变坟墓 必须严查利益链 农民新村上演旗袍秀 美丽梦想支撑创业路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梦想支撑创业路

□ 贾莹莹

朱宏威原是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獐子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8年来,她成长为一个懂技术会管理,带领妇女姐妹们奔小康的农业致富带头人,一路走来,身为两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她经历了无数艰辛困苦,她说,是一个又一个美丽梦想支撑她坚持了下来。

种植食用菌,走上创业路

1993年高中毕业的朱宏威以一分之差高考落榜,因为家里困难,她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开始参加工作,挣钱补贴家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大石桥市妇联举办的农村妇女创业培训班,在一个月的学习培训中,她认识了省市的养殖技术专家,了解了市场信息和国外的现代农业,学到了蔬菜、食用菌栽培技术。从那以后,她产生了种植食用菌的梦想。

2008年,她创办了大石桥市福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可由于种植经验不足,当年损失惨重,加入合作社的乡亲们和家人都劝她放弃,可她不甘心付出的心血汗水付诸东流,仍然执着坚持。

面对借贷无门的困境,她想到了给予她创业启蒙的妇联组织。市、镇两级妇联经过多方努力,为她争取了5万元创业贷款并获得了政策性贴息。有了这一笔钱后,2009年春,朱宏威带着合作社的成员,拆掉简易大棚,盖起两座高标准钢骨架暖棚。

鉴于第一次种植的教训,她掏钱买书自学,上网查资料,向专家老师咨询,经过反复实验,她终于把5个品种的食用菌从制种到采收的全部技术都纯熟于心。她还将原来种植吸水量大、怕干的香菇,改为种植对环境温度条件要求不高、吸水量不大的黄色金针菇。当年,合作社种植的食用菌喜获丰收。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由当初的7人发展到152人,并带动周边10多个村镇近1000人共同致富。合作社生产的食用菌产品也先后被评为省市名优产品。

种植有机稻,追逐生态农业梦

种植食用菌成功后,朱宏威又产生了种植有机水稻的想法。她动员村民们和她一起干。她认为:“生长蘑菇的废弃菌棒可以制成有机肥返田,用这种肥料种植有机水稻不仅实现了生态循环农业,还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可是,老乡们对有机稻的种植和收益半信半疑,只有一户愿意和她一起干。忙活了一年,花高价种出的有机稻只能卖出普通稻子的价钱——大家不相信你卖的是有机粮。一些乡亲在背地里埋怨她。看着卖不上价的几万斤稻子堆在仓库里发霉,朱宏威偷偷地掉眼泪。她背着丈夫从家里拿了3万块钱先赔给了种植户。

“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我认准的事就要做下去。”2012年,在生产有机水稻的基础上,朱宏威决定做更优质的品牌有机大米。她买来优质稻种搞试验。为了获得田间生产和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她没早没晚地成天在地里转。

2014年,她在自己家里煮了几种优质大米请乡亲们来品尝,吃惯了传统大米的乡亲都被这些优质大米的口感折服了,许多农户加入到合作社,开始种植优质有机大米,当年秋收,家家户户大丰收。与此同时,朱宏威注册了“辽营”牌水稻商标和“修福”牌大米商标,进行品牌宣传,打开销路。这一年,去掉成本,每亩优质大米多收入3000元,是传统大米的两倍。

推行机械化,省工又挣钱

面对着农村青壮劳动力都到城市务工,农村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景象,朱宏威又有了一个梦想:搞农业机械化,让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2009年春,她登记注册了沃野农机专业合作社。刚开始没有人愿意投资,买不起大型农机具,朱宏威就买了一台万元左右的小型插秧机。她丈夫开着农机具给大家插秧,让乡亲们亲眼看到,机械化确实省工省时,一些乡亲开始加入到她的合作社。

当年秋收之前,朱宏威决定买一台大型收割机,但没有资金。她跑了几家商业银行,都不给贷款。她又想到了妇联。镇妇联得知她的困难后,积极与市里联系,为她做担保,办到了所需贷款。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合作社已拥有社员200多户、土地3000多亩、农机具150多台套,从播种到收割,真正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有了梦想就脚踏实地地去干,让梦想成为现实。在创业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乡亲们对我的信任,今后我会带领乡亲们沿着科技兴农的思路,继续走下去。”朱宏威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