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丽婷 □ 曾涛 付建岭
在苍山叠翠的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坐落着一座诗意绵绵、文人辈出的小村庄——上庄,对于这里的500多位村民来说,诗歌就是他们屋檐下、灶台边、田垄上、树荫里的生活,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不成为诗歌创作的源泉。
“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
这是著名诗人刘章的《牧羊曲》,诗中描绘的正是他的家乡兴隆县安子岭乡上庄村。20世纪50年代,刘章的一组诗和毛泽东的诗一起刊登在杂志上后,村里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上了诗,写诗、背诗、朗诵诗蔚然成风。如今,这个小山村里已走出4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6位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进上庄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近百米长的用水泥石头砌成的诗墙,墙上雕刻着上千首诗句,李白、杜甫、徐志摩、北岛、仓央嘉措……诗人们优美的诗句吸引着人们驻足品味。沿着村里十里溪沟蜿蜒而上,潺潺溪水里的岩石上,甚至绿树掩映的崖壁上,随处可见古今中外的诗歌名句。
村路旁,一位乘凉的老人随口朗诵起刘章的《自乐诗》:“无争无欲自无愁,三世同堂书半楼。敢向人间夸富贵,知音百友遍神州。”老人今年76岁,家里六口人,人人会背诗。
上庄人不光喜欢背诗,还自己写诗。68岁的吴学枝老人从9岁开始就爱上了诗,说到村里走出去的多位诗人,他忍不住就要自己写诗赞扬一番。他的《赠刘章》写道:“诗人门前两棵柳,柳树随着诗人走,如今人迈树也老,但愿诗情永长久。”
山坡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做起诗来也是信手拈来,比如这首带着泥土味道的讽刺诗:“希望风景又自伤,獾啃鼠啮倒无妨,却有闲人闲不住,也学獾鼠盗秋粮”。
一位名叫葛秀云的热情开朗的大姐也立即向记者吟诵起自己的诗作:“小河缓缓客漂流,游人乘兴寻源头,山清水秀风光美,百首名诗无尽头,赏诗观景情未尽,夕阳西下落日头,游情恋恋回家转,一路欢声随风流。”
上庄的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也是一路看一路背诵,耳濡目染都成了小诗人,9岁的江昊天小朋友识字虽然不多,但已经能理解父亲深深的爱。江昊天奶声奶气地朗诵到:“父亲,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支起一座爱的小屋;父亲,父亲是一棵大树,把火辣辣的夏阳给我挡住;父亲,父亲是一艘小船,带着我把梦想追逐。”
从读诗到自己写诗,诗情诗意已渐渐融进上庄村人的生活里。正像诗人刘章所说:“家乡的每一棵老树,每一块巨石,房子、碾磨、水井,都是创作的源泉。”
从上庄走出去的中国作协会员、承德作协主席刘福君告诉我们,现在上庄村每年都要组织一场赛诗会,全村老幼齐上阵,四世同堂共读诗。“我们去年搞的上庄诗歌大赛,从5岁到86岁,都有人参与。原来我们觉得诗歌离老百姓很远,实际离他们很近。”
上庄村因诗而声名远播,许多文化名家不止一次在这里流连忘返,吟咏这里的山水人家或者找寻创作灵感。以此为契机,村里不仅创办了诗人论坛,还在蜿蜒的溪水边建起了一座古朴雅致的“诗人之家”。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来到这里,“与秀丽山色相约”“与诗歌相会”“与诗人邂逅”。
朴实热情的村民、深邃高远的蓝天,山坡上白云一样飘过的羊群,诗情画意的生活,让到过这里的人们都会爱上上庄。一位游客说:“没想到这儿不光景色那么美,还那么特别,待在这觉得自己也像个诗人了,喜欢上这了。”
刘福君告诉记者说:“将来让国内外的诗人们都到这个村里来休闲、写作,我们的诗歌论坛也要搞大,今年准备邀请四个国家的诗人代表,明年还要扩大邀请。我们要以诗为平台,做成文化旅游,把这十里青山打造成一个休闲旅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