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珊
不久前,石家庄一对“95后”确诊夫妻的行动轨迹,引起了网友热议。妻子的行程是:买菜、买水果、买包子、买馒头、买鸡柳;买文具修手机;带孩子看病。丈夫的行程就简单了:上网、吃饭、宅家。
网友纷纷感叹:这不就是当代“丧偶式婚姻”的缩影?
这对夫妻背后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得不说,与之类似的婚姻现状引起了很多人共鸣,因为,几十年来,这样的婚姻局面从未改变,到“95后”了,居然还是这个样子?
婚姻模式不友好
明明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却好像活成了两条平行线。女人负责带娃和家务,男人似乎只负责自己。如果说,这样的生活也并非丈夫想要的样子,那这种婚姻状态可以说是双输的——没有人在关系里真正感到快乐。
即便现在,这种婚姻模式仍然普遍存在。朋友小陈因为意外怀孕,22岁就结婚了。婚前,两人感情很好。没想到,婚后一起生活后,就慢慢变味了:老公开始对她的话充耳不闻,打游戏打到昏天黑地,也开始对她说话不耐烦。两个人生活的相交点越来越小,甚至发展到除了吃饭,两人几乎都不会坐在一起超过5分钟。后来,家务和带孩子的任务也“顺其自然”地落在小陈头上。
小陈最后发现,老公想要的生活,就是家务她全包,他能继续坐享一部分单身生活的自由。他认为婚后的生活,本来就应该这样。但小陈知道,这绝对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在一次次争吵中,她一次次错愕:他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小陈说,老公的原生家庭就是婆婆管家里大事小事,公公从不过问,而且婆婆也从不让老公碰任何家务,老公已经习惯了。从小就没有承担过家庭责任,自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容易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小陈开始有些后悔,看起来是两个人的家,却成一个人的孤岛。婚前她最看重的是两人是否足够相爱,却没有意识到:关键时刻,家庭责任感、心理成熟度才是最重要的。
谁是罪魁祸首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婚姻模式?
1.“男主外、女主内”观念。
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仍然影响着很多人。在挑选结婚对象时,很多人首先考虑男方的经济实力,但是对他是否会分担做家务、带孩子不太关注。
2. 原生家庭模式沿袭。
就像小陈的老公,上一辈父母的相处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下一代缺乏一个更开明的行为模式,就容易沿袭。甚至年轻女性进入婚姻困境后不甘心,也会被妈妈、婆婆劝其接受——“我年轻时也这样过来的”,继续隐忍。
3. 伴侣的人格成熟度。
丈夫本身也很关键,如果心理足够成熟,有独立思考能力,即使受老一辈和社会的影响,也会成居家好男人。
可见,选择一个心理成熟度高的伴侣很重要。
付出被看见
最近,听到一位父亲的分享。
陆先生有两个孩子,他每天做好早餐后,送老大去幼儿园;平日也自觉做家务;二宝出生后,伺候妻子坐月子,给孩子洗澡、喂奶、换尿片;晚上哄大宝睡觉,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出去玩……
这位父亲的工作也很忙,有时需要加班开会,有时周末出差,陪不了家人。但陆先生仍然会尽量在事业和家庭中找到平衡,不让妻子独自担负照料两个孩子之苦。他说:“我不能提供陪伴的数量,就只好尽力提供陪伴的质量。”
这位心理成熟的父亲还建议,要放下“照顾孩子是妈妈天职”的落后思想。和这样的伴侣相处,你的付出可以被看见,你的诉求可以被听见,你的困难也可以得到对方的支持。你们会在婚姻中成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问题。
不做甩手掌柜的丈夫,会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数。希望有一天,妻子记得无数和丈夫相处家务的温暖画面,孩子记得无数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能体会到家人的关爱、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