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贾莹莹
手捧着锦旗,刚生完二胎的王女士就来到律师孙萌的律师事务所,感谢来自“娘家”的法律援助律师为她和丈夫要回了用工单位的离职赔偿金。
王女士和丈夫就职于长春一家健身中心,刚上班一个月王女士就怀孕了,健身中心以王女士怀孕为由不仅辞退了她,还拒绝支付工资和离职赔偿金。无奈之下王女士和丈夫申请了劳动仲裁,后起诉到法院,均未得到期待赔偿。拿着判决结果,王女士委屈又不甘心,于是她来到了长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法律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帮她对接到了公益维权律师并将用工单位起诉到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有了专业律师的法律援助,二审法院改判,帮助王女士拿到了双倍的离职赔偿金。
“疫情期间,我和丈夫都没有工作,这近两万元的赔偿金真是雪中送炭啊!”回想起大半年的维权之路,王女士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花。像王女士一样,在疫情期间,妇女儿童维权呈现出“受理难、调处难、跟进难”等问题,吉林省妇联充分发挥全省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站、室)作用,开展了线上线下法律援助工作,为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撑起一把“保护伞”。
搭建维权平台,化解家事矛盾
2018年以来,吉林省妇联整合妇联组织维权资源,依托吉林省司法行政部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设了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为妇女姐妹提供法律服务1.3万余次,尤其在疫情期间开展了线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保障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吉林省妇联通过“一网三微五端”指导推动全省各地妇女儿童公共法律窗口全部畅通心理援助专线,通过12338心理热线组建了一支由4名经验丰富的抗疫心理疏导志愿者服务团队,24小时接听热线。各市组建由妇联干部、心理咨询师、律师组成的维权微信服务群,提供在线答疑、法律援助等服务。
2020年2月4日,吉林白山市妇联维权心理服务微信群收到宋女士关于离婚、幼儿扶养及财产分割信访咨询。由于宋女士态度坚决,白山市妇联干部立即联系了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区法院家事法庭庭长,就宋女士提出的关于离婚后14个月孩子扶养、财产分割做了详细解答。与此同时,妇联干部还积极争取帮助宋女士调解,最终协同律师、心理咨询师分别与宋女士婆婆和爱人进行电话沟通调解,化解了矛盾,挽回了即将破碎的家庭。
线上心理疏导,缓解疫情焦虑
“喂,现在不能上学了,白天我一个人待在家里,晚上父母回家就吵架,我特别害怕。”这已经不是娇娇(化名)第一次给12338心理咨询热线打电话了,从战战兢兢到袒露心扉,心理咨询师张振环总是耐心地倾听,不断地给正处在青春期的娇娇重建安全感,“你可以画张全家福,想想你们全家在一起最开心的时刻,还可以画两个最要好的小伙伴,让她们陪着你……”
“长时间的居家和对疫情的不确定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和焦虑。”吉林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能够营造安全、健康的家庭气氛,吉林省妇联通过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长学校、妇联公众平台等,构建防疫特殊家庭教育模式,同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防护知识,开通家庭教育热线、网络视频、电话在线疏导,帮助广大家庭缓解焦虑。
张女士春节期间返回长春,集中隔离后社区居民对她态度恶劣,房主对其进行劝离,防疫期间不好租房又怕无家可归等原因,焦虑无助的她拨打了12338心理咨询电话,长春市妇联远程协同心理咨询师,对张女士进行了线上心理疏导,同时与区、街道和辖区工作人员微信视频通话了解情况,并做通了房主的工作,为其续租房子,解决了张女士的后顾之忧。
“一站式”维权,足不出户排忧解难
吉林省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立使妇女儿童维权覆盖面不断扩大,让最基层的妇女姐妹也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吉林省妇联通过协调、联系、沟通司法行政、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使妇女姐妹足不出户,就能排忧解难。
2020年2月10日,长白山的李女土因借贷纠纷,欠款方迟迟不履行到期还款义务,疫情防控期间又不方便去找对方催要,心理压力很大。情急之下李女士拨通了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引导其使用“天池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系统进行线上调解申请。李女士通过“天池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系统,向专职调解员出示了涉案矛盾纠纷中证据材料,专职调解员在线上对李女士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后,梳理了案件的缘由,厘清了纠纷思路,同时联系到欠款人,对双方进行了在线调解。经过调解员的努力,欠款人同意还款,该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吉林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站、室)设立后,专业的律师、心理咨询师团队能够快速精准地帮助当事人,提升了妇女姐妹的维权效率。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2020年10月,吉林省妇联、省司法厅联合发布了“第二届吉林省妇女儿童公共法律服务十大案例”,涉及家庭暴力、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多个方面,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公正和“娘家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积极作为,为今后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类案件的处理解决提供了示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