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峥
2020年最后一天,我购买了一个网络太极课程,作为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因为太极老师的一席话打动了我,他说:“现代社会人们练功的最大意义在于,能以有意识的主动改变,去避免以后被动的吃苦。如果现在我们愿意放弃一些安逸、享乐,‘自讨苦吃’去练功,就会最大程度减少未来身体的衰弱、病痛。”而回首2020年,我最大的收获也是:真切地意识到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只有主动追求改变,勇于离开舒适区,才能保持活力,发现生机。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这句话,用来形容2020年再合适不过了。从年初的新冠病毒来袭,数亿人足不出户、延期复工,在家里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到岁末,新冠病毒再次出没,工作、学习、运动、购物、甚至家人团聚……这些曾经那么轻而易举的事,突然间不再顺理成章唾手可得。
当习以为常的一切开始崩塌,除了抱怨、焦虑、痛苦,其实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把它当作是生活的提醒——或许我们对眼前的一切过于心安理得熟视无睹,此地不可久留,是时候冲出舒适区了。
什么是舒适区?人在某种状态下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有掌控感和安全感,一旦离开这个场景就会感到紧张、不舒服、不习惯。每个人都有舒适区,也都不愿意打破自己的固有习惯,而主动逃离舒适区依然还是巨大挑战,因为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
网上有一篇热文说:“你之所以还没有成气候,就是因为你太舒服了”。《菜根谭》里也说:“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的确,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常常对问题视而不见,而越是不去主动思考、发掘问题,当问题真正显现时,往往已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同时,也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明天你的舒适区依然存在。正如罗振宇所说“你喜欢岁月静好,其实现实是大江奔流。在这大江奔流中,你如果浑浑噩噩,把混日子当成是岁月静好,等待你的绝不仅仅只是落后”。
是的,这世界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的不确定性。在舒适状态中待久了,往往会让自己的未来陷入无尽麻烦。英文中有句俚语:“Push yourself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中文也有类似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倡导人们勇于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这一点上东西方的智慧不谋而合。
我们常常喜欢沿用熟悉的应对方式,应付着熟悉的环境,确实能让人产生生活尽在掌控中的感觉,只是这种所谓的掌控和安全,是建立在摇摇欲坠的假性强大之上的,一有风吹草动,往往不堪一击。我经常驾车走高速公路,不止一次因为开车困得几乎睁不开眼,我使劲掐自己的胳膊,甚至拧耳朵、咬嘴唇,拼命想让自己保持清醒,有时不得不在紧急停车带停车,下来吹吹风、跳几下。因为高速公路的那种一马平川非常危险,尤其是在长时间开车时很容易昏昏欲睡,很多车祸就是这样发生的。
安全感是个好东西,但过分依赖,则容易让人麻痹,乃至停滞、沉沦。在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里,1900是个天才钢琴师,从婴儿时期起他就一直生活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从未踏足过那片近在咫尺的陆地。后来,轮船将被销毁,1900却拒绝离开,宁愿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深的海底。在沉船前1900对朋友说,尽管陆地令他向往,可那更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未知世界,只有那艘客轮才是象征着安全和舒适的家园。或许从某个角度上说,疫情就是那首危机四伏的船,而我们完全可以不做1900。
其实,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越是觉得“得心应手”,越要警惕“惰怠”和“危机”是否已经到来。在感到舒适惬意时,一定要告诉自己:“此地不可久留”。舒适区就像一个圆,你越退缩,这个圆就越小,你接触的外围世界就越小;当我们努力逃离这个舒适区时,这个圆就会越来越大,你的世界也将越来越大。
2021年,愿每一个曾经贪恋舒适区的你我,都能勇敢地从“舒适客轮”上走下来,拥抱未知却广博坚实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