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信心才是我们最应该立的flag。而拥抱随机性,需要的正是信心和勇气。信心永远来自于自己,而非外在。建构、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体系,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努力做好本分的事,你的信心就有了。但愿我们未来在回首这一年时,人人都发现自己的新成长。
■ 胡杨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都是大家立 flag 的时候,今年的flag你立下了吗?送别令人胆战心惊、“计划赶不上变化”的2020年,面对也许更加“不确定”的2021年,我们该制定怎样的新年计划?感恩过去、寄望未来,应是我们面对生活的基本姿态。2021年,信心才是我们最应该立的flag。
信心,是一个人对恐惧的管理能力
2020年岁末,陈春花老师在《回望2020,所有人的涅槃时刻》的主题演讲中说:“2019年末,我在写2020年的新年寄语时,用了一个词叫‘涅槃时刻’。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2020年会有这么大的一个疫情危机。可是我今天回过头来看,2020年真的是我们所有人的一个涅槃时刻。我们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这些挑战虽然让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解决这些困难也给我们带来了新增长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自己,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性,那么未来依然还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如果说“不确定性”是2020年的关键词,那么2021年“信心”就是致胜的关键。最近看到一句话:“什么是信心?信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对恐惧的管理能力。当你对恐惧的管理能力越强时,你的信心就越强。”
仔细观察,同样经历了不平凡的2020年,有的人充满焦虑、恐惧和怨愤,时时刻刻处于岌岌可危之中;而有的人却看到了希望与生机,紧握涅槃时刻,飞速成长。而这些年我的自我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战胜恐惧的过程,这就像心理上有大片阴影,当你带入更多自我认知的光芒,阴影就退缩了,信心就增强了。
这些年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喧嚣、嘈杂、复杂了,难免会出现人人自危的状况。“如果你愿意回忆,可以历数互联网兴起、数字媒体突飞猛进的这些年,我们经历了什么?娱乐至死、媒体狂欢、信息爆炸、乌合之众、沉默的螺旋——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我们,成为沉默并顺从的大多数,还不自知,甚至‘甘之如饴’。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被新媒体文章误导过?”作家冯唐的这段话也提醒我们:时代越进步,信息越庞杂,人们越容易被恐惧包围,成为迷途的羔羊。
2021年,正是重提信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很多人被网络新媒体制造的恐惧感包围而陷入了悲观失望。而信心永远来自于自己,而非外在。其实,建构、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体系,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努力做好本分的事,你的信心就有了。
认知体系一路“升级打怪”,让信心和勇气助力成长
读者琳曾私信我:“你整天都那么快乐悠哉的,和学《道德经》有关吗?我最近工作比较多,总跟人起摩擦、争吵,但是不知道怎么改变?”
我的回答是:“当然有关、有用。”在我这里,认知体系的建立与升级就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这些年随着学以致用,我的确恐惧感越来越少,对未来更充满信心,也更能活在当下,正如有句话说的“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
神经语言程序学领域大师罗伯特·迪尔茨把人的逻辑思维分为不断递进的6个层级: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观、身份、系统/愿景。不同的思维层级,具有不同的关注点和思维模式,想要解决更难的问题,就需要更高的思维层级。比如:第一层环境,这个阶段的人聚焦外部环境,习惯把所有问题归咎于他人和环境。第二层行为,相信自己多努力一点,就会让周围环境变得好一些。第三层能力,关注自我能力的提升。第四层信念/价值观,关注正确世界观的建立,思维模式从外在开始转为内在。第五层身份,关注“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第六层系统/愿景,关注“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如何做可以让世界更美好”。
常言道:站得高看得远。其实,当你一步一个脚印地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恐惧就会越来越少,信心自然越来越足。俞敏洪在其新书中写道:“‘成长’和‘长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大,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只要时间不停,我们就可以年龄增加、体重增加、肉体衰老……但是成长不一样,除了自然的成长,我们更多指的是心理的成长、认知的成长、能力的成长,等等。”
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想要与时俱进,的确需要不断成长,构建、升级自己的认知体系。突破自我的局限,打破传统界限,快速更新自我,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定位和新的发展空间。
我很喜欢《反脆弱》中的一句话:“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拥抱随机性,需要的正是信心和勇气。2021年,让信心与我们同在。但愿未来在回首这一年时,人人都发现自己的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