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庆明
一出高铁站,迎面碰见十来个黑面壮汉一字排开,边挥手边喊着听不懂的方言。吓得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往前来接站的老同学身后躲了躲。老同学笑着解释:没事,他们只是揽生意的出租车司机。
我从吴侬软语的江南,乘坐5小时的高铁,来到民风质朴的安阳,为的是看一眼记载着3300年华夏文明的片片甲骨;承载着商都辉煌的祭祀礼器鼎、簋、俎、鬲、豆。洹水汤汤,穿越千年时光,从中华文化的源头奔腾而来,它所挟裹着的神秘信息,更是令人魂牵梦绕。
我谢绝了同学的陪伴,想独自安安静静地品味殷墟的荒凉岑寂,聆听历史深处的声音。我的第一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历史是用文字来记载的,在安阳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一个个富有灵性的象形文字,跳动着,将5000年的华夏文明紧紧串联在一起。
从文字博物馆出来,乘41路公交,11站地,就到了世界文化遗产殷墟遗址宫殿区。这里除了展示出土文物的殷墟博物馆之外,就是极具考古价值的妇好墓遗址。妇好是殷商盛世武丁王朝武丁的妻子。她是大祭司,会占卜,又是女将军,能打仗。许是天妒英才,妇好只活到30岁。伤心的武丁将妇好埋在了宫殿里,并在她的墓穴里陪葬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皿,包括司母辛鼎,同时墓穴里还陪葬了大量甲骨文龟甲片,这是唯一一座文字记载墓主身份的殷商墓穴。而由于墓穴的上方是宫殿,妇好墓才得以躲过历朝历代盗墓贼的洛阳铲,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妇好的坟墓里,还有殉葬的雅利安人。妇好强大到没有任何需要依附武丁的地方,故而有学者认为商朝是母系社会。但是,从妇好的墓穴来看,她并没有被葬入5公里以外的王陵区,墓穴也不大,众多随葬的青铜器和玉器,只能说明武丁对她的宠爱。不过,3千年迷雾重重,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谁又会知道呢?
妇好墓内保存完好的甲骨文记载,至少让我们明白了墓主的身份,以及她的些微面貌,相对于5公里外王陵区里那13位寂寂无名的商王来说,妇好已经很幸运了。
在商周文化之前,还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但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则是3300年前的甲骨文。
听我的老同学说,早年的时候,安阳郊区的农民,经常在挖地时挖出一些带字的龟甲兽骨,因为愚昧无知,以为这是一些被下了咒符的物件,可以医治疾病。于是整麻袋的甲骨,被当作药材卖掉,甚至成了病人的药引子。殷墟作为殷商王宫所在,至今已陆续出土了大约10万多片甲骨。殷墟宫殿区一个展区里,有一个很大的坑,曾聚集了一整筐的甲骨,20世纪30年代,这筐甲骨被发掘出来,因战乱而辗转迁徙,所幸现在完好地保存在中国台湾的汉语言研究所。
甲骨文共有3000多字,目前只研究识别出1700百字。我想,这一整筐出土于商代朝歌的甲骨,或许记载了商王朝的故事,有着和敦煌遗书同等的价值呢。
从宫殿区驱车,穿过曲折蜿蜒的乡间公路,大片的玉米地或荒野从车旁闪过。绵绵雨雾中,埋葬了殷商13代帝王的王陵区,更显得空旷寂寥。王陵区只开放了3个展厅,其中一个墓坑中,那个充分展现殷商高度文明的司母戊鼎静静地立在那里,散发出迷人的光泽。
司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我猜测正是太过庞大沉重,才躲过盗墓贼之手,鼎身浮雕精美,充分展示了殷商时期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当然,司母戊鼎现在已改名后母戊鼎,因为当初郭沫若先生错把甲骨文字“后”,认成了“司”。
夜色中的安阳古朴宁静。曾经,安阳是个历史文化重镇,在3000年的时代变迁中,盛极一时的朝歌消失了,极尽奢靡的鹿台坍塌了;但,青铜器还在,甲骨文,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