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作者:马红梅 田松
本文基于西南地区1454位农业转移人口实地调查结果统计,发现,职业特征、学历、健康、社会资本与心理状态均对个体产生显著影响,原始社会资本对于融入程度中低段个体均产生负向效应,新生社会资本对于融入程度中高段个体均产生正向效应。对于男性,已婚抑制其中高阶段个体的城市融入,良好心理状态促进其中高阶段个体的城市融入;对于女性,已婚只对其融入程度较低的个体产生影响,务工时长与培训状况能够给其带来促进作用,心理状态显著程度小于男性。研究政策建议为应加大再教育建设的支出,提升新生社会资本量,提供心理咨询或援助,在不同城市融入程度与性别下采用不同推进措施,同时应更加注重男性的身体、心理状态建设与生理条件受限的女性后天继续教育建设。
来源:《江汉学术》2020年第4期
《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协调中性别平等的进化博弈解释》
作者:贾洪波 高歌
本文对养老保险参保、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三个方面问卷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协调中实现了性别平等。从进化博弈的视角对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协调趋向性别平等均衡提供了解释。中国政府促进性别平等的努力、学者对性别平等研究的推动和女性对性别平等权益的争取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促进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协调中性别平等均衡进化博弈的主要因素。
来源:《人口与发展》2020年第3期
《儿童照料方式对已婚流动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勇辉 沈波澜 李小琴
本文使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祖辈照料、正规照料对有1~6岁本地子女的已婚流动女性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两类儿童照料方式对已婚流动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月工资收入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祖辈照料产生的促进效果高于正规照料,且结果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城乡流入地、户口性质、子女数量及年龄结构方面存在异质性。另外,研究还发现住房支出占比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削弱了儿童照料方式对租房流动女性就业的促进效应。研究为构建新型儿童照料支持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揭示了近年家庭化迁移模式下女性就业困境的破解路径,对促进女性平等发展、提高家庭经济能力及改善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具有现实意义。
来源:《人口与经济》2020年第3期 (素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