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评论员 韩亚聪
年终岁末,我们盘点“大事件”,细数“小确幸”,在回顾与期盼中感受时光的痕迹。这时,很多人或许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个数字:2019年逝世的两院院士共33人。
33人,有着33段传奇,33条耀眼星轨,但历经时间变迁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是凝结成他们爱国、奉献的共同“基因”。
人生如何“重于泰山”,岁月怎样“不负人心”,翻开这些“大国巨匠”的履历,你便能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
“惊天事业,沉默人生”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布衣院士”的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为实现“人人有饭吃”的理想“作着最后的贡献”;“白血病儿童福音”的儿科血液学专家胡亚美“挽救无数患儿生命”……一次次人生选择、一个个强国足迹、一段段奋斗往事,都是对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最好诠释。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一定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成长于兵荒马乱旧中国的新青年们,在“回家”的渡轮上眺望祖国大地、在辽远的西北大漠匆匆忙碌、在分秒必争的实验室里奋力“解题”……这一股股绵延不绝的“源泉”,都汇聚成了“巨龙腾飞”的时代洪流。
岁月消逝,但这些“国家脊梁”身上的家国情怀闪耀依旧,他们的拳拳初心清晰如昨。怀揣科教梦、立下报国志,他们是“追梦人”;将人生抉择融进祖国发展大潮,他们是“奋斗者”;写下新中国70年里诸多“第一”,他们是“拓荒者”;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他们是“奉献者”。
居功至伟开拓创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真明星”“真偶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缅怀、珍爱。
相对于那些时常“曝光”在人们眼前的“公众人物”,一些院士显得不够“出名”,他们去世后,有人饱含歉意与敬意:“对不起,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您。”
有妈妈说:“多讲讲他们的事迹和研究领域吧,没准就有孩子因此爱上这个行业。”的确,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望了解这些不够“出名”的著名科学家。“圈粉”背后,是爱国主义情感的激荡,也蕴含着人们对于成长成才、奉献祖国的美好期待。
一个时代的价值引领,需要“真明星”“真偶像”,尤其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更需要从那些融入家国的生命历程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同时,也要有发现榜样的眼睛与弘扬榜样精神的激情,让那些“不能忘却的人”成为“最亮的星”,让铭刻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成为一种影响广远的人生信念和生活方式。
“不能忘却”,就是要让更多人认识那些曾经奉献和正在耕耘的“大国明星”,让更多人感受他们身上的精神力量。“不能忘却”,就是要以“最亮的星”为指引,让孩子、家庭和整个社会浸润家国情怀,在价值“裂变”中,推动尊重人才、争当人才成为社会风气。
从旧时光走来,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在新时代远去,留下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当他们逐渐远去,把一个“处处都有新变化新气象的神州大地”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吸收着“星”的光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才能让真正的“祖国之星”更多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