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张北县的贫困村有174个,贫困人口为90570人……但这些已然成为历史。
如今的张北,贫困发生率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初的29.6%降至2019年底的0.57%,闪亮的数字见证了张北县脱贫攻坚的赫赫战果。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富东燕
“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上了‘幸福大道’!”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老百姓近两年挂在嘴边儿上的一句话。
“这可是句大实话,是党的一项项好政策让张北实现了大发展,让张北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说。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的张北县,是河北省和北京周边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县区之一,2013年张北县的贫困村有174个,贫困人口为90570人……但这些已然成为历史。
如今的张北县,贫困发生率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初的29.6%降至2019年底的0.57%,这些闪亮的数字见证了张北县脱贫攻坚的赫赫战果。
张北县如何攻克困扰自己多年的难题?产业扶贫是其中的“硬核”。张家口市和张北县政府深知,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有产业做支撑。近年来,张北县坚持把产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围绕产业带动就业,不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扩大收入来源,提升扶贫脱贫质量。
1月8日,在张北县二台镇曾经的一个深度贫困村——代家村,刚刚跳完一段大秧歌的刘贵梅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自从村里成立了藜麦加工厂,她和爱人便承包了8亩地,加工厂里的工人让什么时候干啥就干啥,收完藜麦也什么都不用管,直接送到加工厂,有人给加工,有人给卖,剩下的就是在家等着收钱了。
“去年收获的200来斤藜麦,每斤卖15元,(给了我们)3000多块钱。”刘贵梅说完,又脱掉大棉袄,继续跳起了大秧歌。
“我们村的产业不少,有藜麦加工厂、肉牛养殖、草莓和大棚西瓜产业。”
代家村驻村第一书记毛红岭介绍说,正是在产业的帮扶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到了产业的劳动中,没有劳动能力的也享受到了产业带来的分红,“代家村已于2019年9月正式脱贫,贫困户近几年的年均收入远远高于50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张北县众多乡镇村落,大大小小的产业扶贫项目熠熠生辉。2019年,中央电视台影视频道的“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更是将张北的产业扶贫推向了全国。
“光伏扶贫”是张北县打造脱贫增收的“惠普产业”。目前,全县的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已达到80.5万千瓦,扶贫风电5万千瓦,年收益达到1.6亿元以上。在明确“公益岗位+特困救助+村集体事业”的分配原则下,实现了精准化、差异化扶贫分配。截至2019年9月,累计结算收益1.75亿元,实现光伏收益分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农牧扶贫”是张北县打造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依托嘉茂菌业、丰茂农业等企业,以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带动贫困户3686户;通过蔬菜大棚特色种植和特色现代化农业园区项目,累计带动3946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旅游产业一直是塞外张北的重要产业之一,“旅游扶贫”亦成为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借助草原天路、草原音乐节、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三个旅游项目,2019年1~10月,全县通过接待游客,带动14个乡镇、70个行政村、35个贫困村的1.1万人参与其中,共有2065位贫困人口受益,人均年增收2121元……而随着京张铁路的开通和张家口冬奥会的举办,未来的旅游收入更加可期。
不仅是大产业,家门口的小产业也同样让百姓聚财气,让村子聚人气。
在张北县公会镇的一个服装加工微工厂,马大姐正在熟练地叠着熨烫好的衣服,“我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听说家门口开了家服装加工厂,就想着回来试试,现在已经工作两个多月了,每个月能挣近3000元。”马大姐的语气中透着知足,“当然知足!在外面也多挣不了多少,现在既能挣钱,又能守着孩子和老人,多好!”
据悉,这家服装加工厂位于易地搬迁安置区内,主要以制作河北港口集团职工服装和全县中小学校服为主。目前的27名员工中,有5名贫困户,4名残疾人,月收入最低2500元。
在张北县集中的几个易地搬迁安置区内,像这样的小企业不在少数,电商扶贫微工厂、马铃薯种植项目等现在都已落地。
马大姐介绍说,目前已有些在外地打工的本地人回乡工作了,还有一些,打算春节回来就不走了。
据悉,最近几个月张北县又新增投资及落地企业15家,“人人有脱贫门路、户户有致富产业”的良好格局正在张北县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