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琪瑞
母亲今年78岁,除稍稍有些驼背外,她眼不花耳不聋,赶集上店呼呼带风,母亲还闲不住,在乡下老家耕种半亩菜园。她老人家没上过一天学堂,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可生活中的保健谚语,她常常即兴发挥,随口即来。这些谚语俗话粗浅直白,通俗易懂,蕴含着很多宝贵的中医养生知识和健康长寿要诀呢。
记得我们小时候,母亲就懂得四时养生。她根据寒暑易往、季节更替,提醒我们起居作息注意健康。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小孩子嚷嚷要脱掉厚重臃肿的棉衣,她板着脸说:“莫急、莫急,‘二月休把棉衣脱,三月还有梨花雪’‘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再捂一捂哟!”
炎炎夏日,我们扯起花凉席要出去纳凉儿,她马上拎来两条毛毯,塞给做老大的我说:“老辈子说得好,‘贪凉失盖,不病才怪’,夜里一定要盖些东西。还有‘睡觉莫睡巷,最毒穿堂风’,可要记住喽!”天气转凉了,我们怕冷赖床,她又念叨:冬天动一动,少得一场病;冬天懒一懒,汤药喝几碗。冻冻晒晒身体壮,捂捂盖盖脸发黄......催促我们早睡早起,加强锻炼。母亲还爱干净,要是十天半月没去澡堂洗澡了,她又开始提醒:“ 勤洗澡、常换衣,保证身上不招虱。趁着天气好,该去镇里澡堂泡澡了!”
早年间日子清苦,母亲说“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常常给我们做粥吃。春天,她带着我们去麦田、沟畔、树林里采来清凌凌的野菜,给我们做野菜粥;夏初,她领着我们赤着脚丫,在温润湿软的河滩上,挖来鲜活的沙蚌田螺,给我们做那鲜美的河鲜粥吃。金秋时节,地头田畦上绿豆、红小豆、豇豆、刀豆、铁玉米成熟了,母亲收获了这些杂七杂八的小杂粮,给我们做黏稠糯香的杂粮粥吃。她还喜食生姜和萝卜,长年不断,几乎顿顿不离,至今我还记得她念叨的“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处方”“朝食三片姜,如得人参汤” “萝卜上了街,大夫没买卖”等谚语。
母亲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小时候,父亲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母亲在山东老家拉扯我们兄妹五人,其中的艰难辛苦可想而知,可我们很少看见她忧愁犯难的时候,更别说垂泪了。她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苦也罢甜也罢,忧也好喜也好,还不都得一天天过?俗话说得好,气恼忧愁成病,开心欢乐长命,还不如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呢!”
母亲爱串门儿爱唠嗑,喜欢做“和事佬”,左邻右舍谁家有个磕磕绊绊为难事儿,她前去劝解。而今,偌大年纪了,母亲还喜欢给人家做媒,操持婚事。我回家时常劝她甭操那份心,劳神费力不一定落好。母亲不以为然,说:“刀闲生锈,人闲生病,俺是闲不住的人。再说,俺这是在做好事呀,常言说得好,多做好事积德,乐于助人增寿!”听听,她老人家道理一套一套的呢。
母亲的那些养生谚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饥不乱食,渴不暴饮”“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穿衣要穿布,吃饭要吃素”“找个医生不如交个朋友”,等等。这些口口相传的谚语俗语,给了我许多有益的生活经验,还从中悟出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直到现在,我都遵循其道,获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