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恒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促进校外线上培训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为中小学生减负。
近几年,校外培训一直是热门话题。借助互联网,校外培训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并且发展势头迅猛,这是教育市场的迫切需求,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校外线上培训行业的迅速膨胀,难免泥沙俱下。例如,有的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不符合教育规律;学科类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校外线上培训质量,增加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此次《意见》的出台,正是为了规范校外线上培训行业,促进“互联网+教育”的良性发展,让家长和孩子能够充分、有效、安全地享受互联网在教育领域所释放的“红利”。
校外线上培训自带互联网基因,其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学习者难以对机构的办学资质、课程内容等进行考察,容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获取暴利甚至诈骗的工具,传统的监管方式和手段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此次《意见》中提出采取“互联网+监管”的新模式,通过建平台,建设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建机制,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存信息,要求培训机构将培训内容和培训数据信息留存一年以上,保障监管有据可查。针对棘手问题,不搞“一刀切”,用互联网的方法解决互联网的问题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创新举措。
为中小学生把好在线教育的关口,师资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培训人员素质不一,培训质量无保证,诸多在线英语教育机构中被曝出无资质“洋外教”浑水摸鱼等。针对此类问题,《意见》提出从事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经历。
此次《意见》,将野蛮生长、无序发展的线上培训纳入监管体系,迈出了规范有序发展的第一步,期待“互联网+监管”让在线教育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的、高质量的校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