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深入推进“巾帼脱贫行动”现场。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杨睿/摄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 把协助党委、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切入点,用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精准的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妇女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巾帼力量。7月16日召开的全国妇联深入推进“巾帼脱贫行动”现场会上,8地妇联组织在会上作了发言,现将发言摘编如下。
甘肃“巾帼扶贫车间”助姐妹富起来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甘肃省妇联突出政治引领,聚力妇女创新创业增收助脱贫。围绕“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主题,开展“陇原妇女面对面”大宣讲活动,省妇联班子成员带头、中国妇女十二大甘肃代表及各地妇联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宣讲2700余场次,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改革开放四十年辉煌成就、妇女事业发展进步、巾帼脱贫典型,教育引导广大妇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另外,注重网上引领。发挥新媒体矩阵优势,广泛建立“干部联系包抓群”“姐妹连心群”,用妇女群众听得懂的话语、接地气的方式,把党的声音、扶贫政策和致富门路送到妇女身边。
全力帮助贫困妇女就地就近就业。把“巾帼扶贫车间”建设作为就业脱贫的重要举措,主动争取党政支持,依托龙头企业引领、能人带动、农业合作社联建、巧手基地转型、走出去对接等方式,建成“车间”442个,就业妇女2.45万人,人均月收入1800元左右。今年,培训“车间”负责人、妇女骨干25期1300多人。将妇女组织建到“车间”,规范“车间”管理,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即建立一个妇女组织、完善一套制度、举办一场技能竞赛、组织一堂宣讲、举行一次评选表彰,实现“车间”建起来,姐妹手拉手富起来。
贵州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
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49.4万人,占全国搬迁人口的六分之一,是全国强度最大、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目前,贵州省共完成搬迁任务140多万人,其中妇女60多万人。针对具体实际情况,贵州省各级妇联按照全国妇联“巾帼脱贫行动”助推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聚力“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标,坚持“强妇建助发展”,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源头推动,五级联动,在“稳得住”上下功夫。2018年,省妇联联合省生态移民局下发了《关于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强妇建助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妇联在安置点加强基层阵地建设,确保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在安置点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主动开展问题排查。省妇联着力开展“兴调研强服务促落实”行动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工作专题调研,分赴9个市(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问题排查,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在妇女群众身边常态化。主动加大经费保障,持续安排专项资金200多万元推进安置点妇联工作,建立18个省市县“强妇建助发展”共建示范点,示范引领全省形成五级联动全力服务妇女移民搬迁的良好工作格局。
广西以产业扶贫实现稳定脱贫
广西妇联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全国妇联“巾帼脱贫行动”的要求,以产业扶贫实现稳定脱贫为根本之策,推动“巾帼脱贫行动”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广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452万减至151万,其中女性贫困人口从211万减至70万,减少141万人。
注重思想引领,激发贫困妇女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妇女靠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在全区组建起1万多支活跃在基层的“桂姐姐宣讲队”。通过梳理解读脱贫攻坚有关政策、收集脱贫攻坚典型材料编印成册,送劳动技能实用书籍上门等,让贫困妇女懂政策、提技能,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打造工作品牌,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带动力。绣球是富有壮族特色的吉祥物。借助绣球的美好寓意,广西妇联着力打造“金绣球”巾帼工作品牌,通过发展“金绣球”巾帼家政、创建“金绣球”特色脱贫示范基地、打造“金绣球”农家乐等,抓示范促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带动贫困妇女实现稳固脱贫。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发挥妇联优势,广泛调动各市女企业家协会、女能人协会及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广大女企业家、女能人、女专业技术人才、女干部等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鼓励支持女企业家、女能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电商+贫困户基地等模式带动贫困妇女发展点对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产品销售问题,推动贫困妇女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如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九妹”甘有琴,通过电商平台帮助1200多户农户销售产品,产值超过2300万元。
河南“巧媳妇”工程促巾帼脱贫更出彩
河南省妇联围绕中央和省委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按照全国妇联“巾帼脱贫行动”要求,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村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实现居家就近灵活就业。
聚焦精准扶贫,立足市场有需求、妇女乐意干、政策能惠及、妇联可作为,结合各地特色产业优势,省妇联自2016年起,在以往与省服装协会联合实施服装加工“巧媳妇”工程基础上,与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推动“巧媳妇”工程向手工制品、种植养殖、农家乐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拓展,促进妇女就近就便灵活就业。三年来,注重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精准发力、持续推进,逐渐形成了“妇联倡导、党政支持、部门协同、行业促进、群众参与、市场导向”的有效工作机制。去年11月起,又实施“巧媳妇”工程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巧媳妇”工程扩面增容,年新增就业点3000个以上;争取财政、金融等部门支持,对“巧媳妇”工程进行扶持;在“巧媳妇”基地加强妇联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关爱服务等,促进“巧媳妇”工程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做实引领服务,认定命名省级“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440家,让基层看得到、照着做。各级妇联因地制宜发展“巧媳妇”工程项目,促进贫困地区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与邮储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五年对“巧媳妇”工程信贷支持50亿元,探索“基地+奖补资金+就业实训”工作模式,组织“巧媳妇”产品精品展示直销,帮助1000多种“巧媳妇”产品开拓市场。
四川凉山树新风谋幸福 早日脱贫奔小康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全州17县市中有深度贫困县11个,累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97万,贫困村2072个,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按照全国妇联统一部署,在四川省妇联具体指导下,结合凉山脱贫攻坚,专题针对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实施“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举全省之力,通过发挥妇女特殊作用,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治穷、治愚、治毒、治病”等工作为抓手,带领全州各族各界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健康、幸福、富裕、文明、和谐新凉山。
推进文明习惯进家庭。聚焦健康卫生状况堪忧、禁毒防艾形势严峻、红白事宜盲目攀比、高价彩礼现象频发等突出问题,州妇联着力在村级组建“妇女互助队”“卫生健康宣传队”“达体舞队”三支队伍。通过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红白事宜互帮互助、文明节俭互评互比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养成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目前,11个贫困县建立村级“三支队伍”7242支,共16.72万人。在整个活动开展中,州妇联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放在突出位置,鼓励她们依靠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开展优良家风进家庭,开展科学家教进家庭。11个深度贫困县的2431个村全部实现村妇联主席担任健康管理员,两名村妇联副主席分别担任控辍保学监督员和文明倡导员的配置,通过村妇联主席、副主席及执委走村入户传播科学家教知识,强化家长家教责任意识,落实控辍保学家长责任,动员家长主动送孩子上学,主动让孩子接受普通话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截至目前,州妇联已对村妇联主席、执委及志愿者开展培训858期,培训人次达5.1万人。
山东发挥特色 精准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
近年来,山东省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妇联、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妇联优势,与协作地妇联密切配合,精准推进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扶贫帮困、人才培训与交流等多领域扶贫协作,取得良好成效。
把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发挥特色优势,精准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秉持“协作地所需、山东所能、妇联所长”的原则,山东省妇联与协作地妇联密切配合,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扶贫协作。发挥山东“大姐家政”品牌优势,根据协作地需求,大力发展巾帼家政服务产业协作。加强家政劳务输出对接。通过组织招聘会、建立劳务输出基地等,搭建家政劳务信息平台。青岛、临沂等市妇联对协作地贫困妇女开通优先培训、优先上岗“绿色通道”,先后培训贫困妇女800多人,帮助1000多名贫困妇女就业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妇联为协作地培训家政管理人员、从业人员3000多人,帮助安置协作地贫困妇女就业2000多人次。
湖南紧扣互助脱贫 实施六大举措
湖南是“精准扶贫”思想的首倡地。近年来,省妇联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通过姐妹手牵手、心连心的守望互助,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累计减贫人数为551万,其中妇女182万,尚有28.4万妇女未脱贫。
紧扣互助脱贫,实施六大举措。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出台互助帮扶六大举措,因地因人精准施策,切实惠及最需要帮扶的深度贫困地区和特困户。今年4月以来,各级妇联开展以互助脱贫奔小康为主题的各类活动3000多场次。
下一步,湖南省妇联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确保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首先,在帮扶模式上创新。牵线企业与贫困村开展“2+1联村助困行动”,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创立“N+1”关爱解困模式,组织成立“群众互助会”及时发布需求与帮扶信息等,创新更多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模式。其次,在培育新妇联人上发力。面向基层妇联组织新增执委大力开展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强化大家对妇联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充分发挥她们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再次,在宣传发动上造势。加大对“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的宣传,进一步发动广大企业家、乡贤代表等爱心人士和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巾帼文明岗等组织结对帮扶贫困户,营造全社会助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陕西安康构建“5+1”模式 助力巾帼脱贫
安康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近年来,市妇联在全国妇联和省妇联的领导下,协助党委和政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
坚持增收为本,“5+1”模式拓宽就业路。推行“社区工厂+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愿望。针对女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照看的问题,在全市35个社区工厂建立了“妇女儿童之家”,配备娱教设施、聘请专管人员,为女工子女提供免费接送、学习辅导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女工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共有14358名贫困妇女在社区工厂就业,年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
推行“农业园区+贫困妇女”,引导有一定能力的妇女创办了茶叶、魔芋、花椒等“妇”字号农业园区22个、巾帼创业就业基地60个,带动24339名贫困妇女就业增收。农业园区的发展也为电商提供了优质产品,贫困妇女依托电商将她们的农副产品输送到省内外市场。为了解决农忙和农闲时贫困妇女就业矛盾问题,创新了“产业园区候鸟式用工”模式,帮助数千名贫困妇女农忙时到园区务工,农闲时到城里做家政服务。
另外,推行“合作社+贫困妇女”,实现了为贫困妇女的产品找市场的增收愿望。推行“能人大户+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干有盼头的愿望。能人带动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推行“生态旅游+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居家就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