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峥
前不久看到17岁男孩跳桥身亡新闻中的细节, 心里被恐惧和后怕塞得满满的——其实,悲剧离我并不遥远!我太知道开着车数落孩子的感受了。好几次,我一边开车一边大声斥责女儿,往往,错误原本没有多严重,可是却越说越生气,真恨不得停下车来骂个痛快。这个时候,其他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自己的愤怒和车后面坐着的那个“小冤家”,根本没想过孩子听了那些话是什么反应,会做出什么事。
一直自诩为明事理的妈妈,也从女儿刚懂事起就一再跟她强调“任何时候妈妈都是爱你的,有时候妈妈生气批评你,是因为你做错了事情,妈妈气的是你的行为,不会因此而不爱你了。”然而,在盛怒之下呵斥孩子时,我的心里真的有爱吗?还在上幼儿园时,女儿就曾怯生生地告诉过我:“妈妈,你特别生气地骂我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你不爱我了!”
我的心针扎般的痛,不知怎样才能更真诚地剖白:“宝贝,妈妈在任何时候都是爱你的!只是有的时候太生气了,情绪会失控,忍不住说一些过分的话。这是妈妈不对,妈妈向你道歉,好吗?以后保证再不那样了!”我也曾对女儿推心置腹地表示:当妈妈并不是天生就会的,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妈妈才开始学着做妈妈。就像宝宝要学习、成长,妈妈也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合格。所以,宝宝犯错误是正常的,妈妈犯错误也难免,我们要互相体谅,互相提醒,共同进步。女儿对我的评价是:妈妈是个勇于承认错误的人,对自己的批评也很深刻,但是生起气来还是挺可怕的,自己保证的事情也都不算数了。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开始进入青春期,我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在逐步升级。出门磨蹭、练琴时间看课外书、答应好的事情不做、使用“游击战术”偷玩手机等等,都是引发战争的由头。尤其是手机,我们约定好每天只看半小时,时间到了就关机自己收好,但她会千方百计寻找时机继续玩:写作业时藏在课本底下聊微信,装作上厕所躲在里面追剧,甚至睡觉时躲在被窝里看综艺节目。每次事情“败露”被发现时,我总是被气得七窍生烟,这时候完全能想象那些把孩子手机扔到楼下的家长是什么心态,我也真想一把夺过手机狠狠摔在地上——那样多过瘾多解气!不过,总算还没有丧失最后的理智,只是强压怒火让她乖乖交出手机,宣布没收几天,再一顿劈头盖脸地数落,往往都是越说越气,“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像开了自来水龙头,根本停不下来。
通常女儿觉得理亏时,都是木着一张脸,一语不发任我数落。但她也是很有反抗精神的,实在被唠叨得受不了了,会大声抗议:“你有完没完啊!烦死了!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行了吧,我还有事呢!”每每这时候,我就像斗败了的公鸡似地自己坐下生闷气,很泄气,也很无聊。
现在想来,幸亏女儿敢有话就说,否则,还不知道心里会憋屈成什么样呢!但是她也不止一次地在事后向我表示过,我生气时说过的一些话让她很伤心,而且有时候明明是我误会了,但盛怒之下根本不听她解释,她心里的委屈无处倾诉。
孩子的错误真的那么不可饶恕吗?是事情本身的确严重,还是由此产生的情绪我自己无法消化,非要借助指责孩子来发泄呢?一直以来,我对外的形象都是温和有礼退让有度,却在孩子犯错时,自恃站在道德制高点,毫不留情地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批判抨击,甚至奚落挖苦,从没考虑过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力,只想把她的错误彻底剖析个痛快。这是干什么?即便真的证明了自己的无比正确、孩子的一无是处,究竟谁又是真正的赢家?
伤人的话就像钉子扎进木板,就算拔掉了钉子,木板上的痕迹也永远不可能恢复。我经常对女儿说:“凭什么你想要什么就该得到什么?你没有资格要求别人都做让你高兴的事。”这句话当然也同样适用于自我反省——凭什么孩子就该事事如我愿,凭什么她就得做我认为对的事!
不如愿时,想想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自己的要求有问题?
一个真正成熟坚强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都能迅速调整自己,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而不是停留在问题上自怨自艾。这说的是一个人的成长,也同样可以作为与孩子相处之道的原则——孩子正因为是孩子,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的特权正是在于做了错事可以由父母亲买单。孩子长大与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修正的过程。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跌跌撞撞的各种错误中,坚定而温柔地协助他们成长。终于有一天,他们将不再依靠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此之前,孩子,你不必永远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