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3月30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庭·社区 教育 应尽快构建新时期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小小年纪“玻璃心”,竟是夸奖惹的祸 “森林教育”,让孩子在自然中探索学习 带孩子体验春耕 “农事教育”当倡导 聚焦“儿童友好” “亲子采摘游”受青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年纪“玻璃心”,竟是夸奖惹的祸

■ 杰西卡

朋友的女儿3岁半,做了一点点事情就主动求表扬,“妈妈,夸我;大家,鼓掌”,非常频繁。小的时候大家觉得好玩,就一直配合表扬她。

但上了幼儿园后这个问题就大了,孩子经常会因为幼儿园老师表扬了其他孩子而不高兴,结果变得非常“玻璃心”,经常回家时就嘟着小嘴不开心,只因老师表扬了其他孩子。

朋友一家表扬孩子,用得最多的是“我们宝宝最聪明了,我们宝宝好棒啊”一类的话,问题就出在这里。

空洞夸奖导致自尊水平低

学龄前孩子是通过和这个世界互动,特别是和父母家人互动来形成自我印象的,一味打压式的挫折教育的确不利于孩子成长,合适的夸奖有利于孩子自尊自信的发展。

家长夸孩子“聪明、最棒”时,孩子明白了,我做成功这件事,就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在他们的认知里有两个关键词:“做成功”和“这件事”。自然,他们在下一次遇到另外一件事时,就会有疑惑:“这件事”我做成功了,可以得到认可吗?我失败了,是不是就得不到认可了?

如果孩子从小到大得到的夸奖都是这样的话,就会进入一个怪圈,孩子每做一件事,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表扬。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件事”和“上一件获得表扬的事”有什么区别,怎样才能得到认可。他们不明白自己是否一直被认可,因此能做的就是反复求表扬。

另外一个怪圈,也是更严重的,有些孩子就会因此变得输不起。因为他们建立的联系就是,“成功了”才有表扬,他们开始害怕失败,甚至会为了获得表扬而故意回避困难,不敢挑战自我。因为“如果我失败了,就得不到这样的外界认可了,因此,我要避免去做那些更容易让我失败的事情”。

可见,这样的夸奖更加侧重于外界的认可,聪明、真棒等等这些评价都是需要别人给予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给予孩子才能起作用。

不可否认,被表扬的孩子会提高自尊水平,但是,长期通过外界激励因素建立起来的自尊水平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并不稳定牢固,反而让孩子产生输不起的心态。

孩子更需要鼓励

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表扬,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我们的鼓励。表扬和鼓励不同,下面这些,可以被称为“鼓励”:

“我们虽然没拿第一名,但你坚持完比赛没放弃,真棒啊。”

“这幅画真漂亮,你注意了很多细节的勾勒。”

“你值得为自己感到骄傲,你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完成了这个。”

鼓励也向孩子表达了我们喜悦和认可的心情,但更关键的是,它告诉了孩子“为什么”会得到夸奖。

上面这些鼓励非常直接地告诉孩子,他们做某件事的闪光点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会骄傲,过程中展现出来哪些宝贵的品质。当我们每次都可以提供非常具体的鼓励时,孩子慢慢就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优势在哪里,自己有哪些宝贵的品质。

接下来,即使孩子做的事情不一样,她自己也能很清楚,在做这件事过程中的哪些品质是值得被认可的。最终,他们不需要家人的认可,也能对自我认可。

鼓励是具体到某个事件的,会强调努力过程,让孩子产生内在动力把事情做得更好;表扬是空洞的,使用的是主观评价,让孩子产生为他人做得更好的想法,而不是学习独立判断。

关注夸奖的动机和内容

估计不少朋友看到这里第一反应就是,为啥要较真,这么说话太难了。其实,表扬就像“糖果”,没有孩子不爱糖果,绝对的堵也是不对的。笔者现在夸女儿,最自然的状态说的第一句话也还是,“小D好棒啊!”。其实没关系的,核心在于夸完之后我们有没有告诉孩子,她哪里做得好,为什么会得到表扬。与其拘泥于“怎么说”,不如更关注于夸奖的动机和要传递的内容。

当我们这样坚持做的时候,即使今后孩子遇到其他人空洞的夸奖或者批评,孩子也就有了“免疫力”,他们会明白,我是谁,我哪里好。

说到底,所谓的自信,就是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一份对自己的清晰认知,对于外界评价或者评价缺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作者为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