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首家“道能·幸福食堂”解决了社区老人吃饭问题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强洪 文/图
“自从有了手机远程看护系统,我们随时可以查看父母在家的情况,真正做到一心二用,工作孝心两不误了。”通过电话,武汉的战女士高兴地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武汉市采用“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非常好,既解决了子女照顾父母的难题,又让老人安心在家享受家的温馨,方便又放心。
今年1月,武汉市民政局发布人口老龄化报告显示:武汉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7.94万,占总人口21.27%,武汉65岁以上人口比重首次超过14%。数据表明:武汉市处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为适应武汉这座特大城市的养老问题,武汉市不断发力,通过“社区嵌入”“中心辐射”“统分结合”三种服务模式,推进发展“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初步实现了“养老全方位、服务零距离”。
社区嵌入模式 贴身提供养老服务
战女士的父母家住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东方社区,两位老人都年过八旬,身体不太好。父母的养老问题成了两个女儿的头疼事。
2018年6月,社区在老人家中安装了摄像头。在社区的老年服务中心,社工只要点开手机上的远程看护软件,战仪范家中实时情况一览无余。摄像头直接连接社区呼叫应答中心,中心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可通过摄像头紧急呼叫,并派工作人员上门查看。
在东方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电子显示屏幕上记者看到,通过电子屏幕,社工可随时看到社区9户老人家中出入人员情况。通过这个屏幕,老人还可直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进行视频连通,开展医疗问诊。
记者了解到,作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试点社区,东方社区增设了呼叫应答中心、远程监测平台。通过免费为老人家中安装远程照护摄像头,实现对家庭出入口区域的全天24小时监控。
社区嵌入模式,指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专业养老机构新建或升级现有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服务,实现专业机构照料向家庭延伸,重点解决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刚需。
记者在武汉常青花园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看到,作为武汉首家嵌入式社区养老设施,这个不到600平方米的屋子内,有不少白发老人在这里“入托”。
“老人白天可以做康复训练,晚上回家住。”记者在该中心了解到,为了帮助老年人实现有质量、有亲情的居家养老,长者照护之家就像社区居民的一个“邻居”,内设7个房间、18张短期照护床位和康复型日托以及治愈花园,使社区老人既可享受社区照护,也可以把养老设施“搬”到自己家中。
“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是社区居民养老的有力补充,有效解决转变观念难,子女亲情陪护难、服务监督难的问题,同时,一碗汤的距离让老人不离开自己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内,也能得到更科学的服务。”武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
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周边社区
设在武汉青山区冶金街109街坊的“楠山有约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冶金街9个社区,为周边社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等养老服务。目前,该中心设有20张护理床位,在此居住的老人可直接走绿色通道住院,医护人员还会每周过来巡诊,为老人建立医疗档案。
这种中心辐射模式,是通过建设区域性“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辐射服务周边居家老人,通过整合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食堂等资源,重点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为老人提供低偿、有偿养老服务。
统分结合 建设区级互联网平台
统分结合模式,指扶持社会力量建设区级智慧养老网络系统(手机APP、呼叫应答系统等),统一接受老人需求订单,分发给线下服务商(网点)对接服务。
2018年2月,江汉区与烽火科技合作,投入1200万元,启动“江汉互联网+居家养老”平台建设,同年5月,平台搭建完成。万松街、民意街两个街道,以及王家墩社区等5个社区,作为试点接入区级平台。该平台共搭建指挥中心、呼叫中心和数据中心三大中心,老人可通过智慧拐杖APP、电话及服务终端预约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
目前,武汉已建成区级统分平台8个,已有54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在40个街道落地,签约各类线下服务商1800个,初步形成了“虚实互通,家院互融”的养老模式。
同时,武汉市还提出开设“家庭养老床位” ,为老人提供“三助一护”服务(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老人可通过评估报告订制养老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专业照护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起,武汉市在全市创建社区老人幸福食堂,目前全市已建成的130个老年人“幸福食堂”和500家配餐中心,涵盖了所有中心城区及新城区。“幸福食堂”不仅缓解了老年人就餐的生活烦恼,更为社区居家养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