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2月20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脱贫只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美丽家园” 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妇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用互联网思维打通深山致富路 容不下“眼里有渣渣” 儿基会《春节家书》活动引发亲情共鸣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3.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秭归女橙农书写《橘颂》新篇

“脱贫只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美丽家园”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鹏

虽然正值春寒料峭,但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已是一派绿意葱茏。西陵峡的青山绿水环抱之下,漫山遍野的脐橙都已果实累累,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沁人肺腑的香甜之中。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2000多年前,屈原曾在《橘颂》中描写过家乡秭归柑橘成熟时的美好景象。如今,这份美好仍在延续,而且,小小的脐橙更成为这个三峡库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重要动力之一。

“郭家坝是秭归柑橘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地方,烟灯堡也是秭归的优质脐橙生产专业村之一。我们村一直以种脐橙为主,全村4000亩地,有3000亩都种了脐橙。”烟灯堡村村支书张祥自豪地介绍道。

不过,由于以前种的脐橙只是普通品种,在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村民们并没有从脐橙种植中获得富裕。后来,持续多年的品种改良逐渐改变了这一现状。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烟灯堡村成了移民村,一部分人外迁,一部分人后靠安置。搬迁完成以后,村里决心借这个机会对脐橙产业进行提档升级,专门聘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帮助发展优良品种伦晚、九月红等,又在2011年建成了脐橙核心示范园,安装了“微润灌溉”系统、山地果园轨道运输系统、太阳能杀虫灯等现代化生产设备,实现了病虫害生物防治和水肥一体化。如今,烟灯堡村低海拔地区种伦晚,中海拔地区种长红,高海拔地区种九月红,一年四季皆可出产优质脐橙。

“现在这些品种都能卖上好价钱了,九月红一斤能卖3元以上,有一年卖到了8元,伦晚更贵,因为是晚熟品种,上市时市场上已经没有别的品种可以竞争了。”张祥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如今,村里的脐橙果园每亩年收入平均可以达到两万多元,脐橙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后,烟灯堡村向村里最后的贫困发起了挑战。虽然不属于整村推进的贫困村,但村里仍为尚未脱贫的村民制定了因户施策的脱贫方案,对于家在深山交通不便的,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于居住在海拔较高地区种不了柑橘的,帮助他们发展核桃等产业进行脱贫。此外,兴旺发展的脐橙产业也为贫困户带来了发展脐橙采摘游,开办“农家乐”和民宿等增收渠道。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村里还兴起了四五十家微商,三四家电商,刚摘下的新鲜脐橙可以通过快递迅速发往全国,销路的扩大和中间环节的减少让村民们收入更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谁家有苞谷面饭吃就算是好日子。2015年精准脱贫以前,村里人均收入是6500元。到2018年,不仅一百多户贫困户基本脱贫,村里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一万元。”张祥把村民收入的变化形容为“三级跳”。

张祥介绍,精准扶贫以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大为改善。2015年,烟灯堡村通组公路建设完成,这一年,村里还成立了环境卫生协会,积极推动公路沿线垃圾清运、厕所革命、清洁能源利用,解决了高山地区的安全饮水问题。2016年,烟灯堡村入选了“宜昌市最美乡村30强”。

“市里给的奖金,我们用来给村里装了太阳能路灯,还准备继续改善环境,建生态观景长廊,将来引进企业,发展集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张祥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实现脱贫只是开始,我们还会继续巩固脱贫的成果,而且,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

在烟灯堡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村里的妇女和妇联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村妇联一面大力引导全村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培育了一批优秀创业女性典型;一面摸排留守及困难妇女的基本情况,每月开展入户走访慰问,组织她们参与技能培训,为她们争取低保和小额贷款。

“现在的政策好,互联网技术也先进,带给了我们农民很多实惠。”36岁的许金华是烟灯堡村近年来涌现出的女致富带头人之一。她早年在外打工,后来为了照顾家庭重新回到家乡务农。2015年,由于家中种植的伦晚脐橙滞销,远嫁江苏的姐姐想到利用朋友圈的人脉帮她卖橙子,不到10天的时间就把5000斤伦晚全部卖了出去。这件事给了许金华很大启发,当年10月,她和姐姐共同注册了“一亩甜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门在网上帮助乡亲们销售脐橙。

为了让公司快速步入正轨,姐妹俩积极参加县里和镇里组织的各类电商培训,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亩甜橙”已经做到年销售脐橙15万公斤,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不仅自家的收入大为提高,还帮助附近30户农民解决了脐橙销售问题。为了更好地回馈乡亲们,许金华还和姐姐成立了“小橙大爱”工作室,专门汇聚山外爱心人士的力量,为山区的留守孩子送去温暖和关爱。

在崔永兰开办的山峡打蜡厂里,一颗颗金黄的脐橙从打蜡流水线上欢快地滚落下来,守候在一旁的女工们用敏捷得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将它们包好,装箱,车间里橙香弥漫,热火朝天。

“这些都是附近村里的姐妹,有些是贫困户,有些有残疾。”崔永兰介绍。

崔永兰自己也是一位残疾人,自幼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崔永兰12岁就开始学做生意,贩过山货,卖过冰棒,直到后来办起了这家山峡打蜡厂,专门为贩往外地的脐橙进行打蜡包装。如今,崔永兰的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集脐橙加工、包装制作、果品保鲜、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拉动了邻近五个村的脐橙业发展,服务柑农1.5万人,并且帮助60名下岗工人、残疾人和当地农民实现了常年就业,为周边村民提供了近300个季节性就业岗位。

“老崔的厂子帮了我们大忙。”44岁的女工郑邦福告诉记者。2012年,郑邦福的丈夫因车祸受伤,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当时,家里还有建房欠下的十多万贷款,儿子又再上学,全家人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2015年,郑邦福家被烟灯堡村定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村里给了不少帮扶措施,但我们希望尽量自力更生。”郑邦福在外面打过不少工,后来终于在崔永兰的打蜡厂里稳定下来。她形容这份工作“很自由,厂里每天用车来接,但家里有事可以不去。工作采取论件计酬,去得多每月收入可以达到四五千,村里还有十几个妇女都在这里上班。”现在,郑邦福的丈夫也在原单位找到了一份后勤的工作,加上家里自种的一点脐橙和自己打工的收入,生活总算又有了希望。

“我是郭家坝镇的妇联执委,我明白自己的使命。”崔永兰表示,“办厂子的过程中,让我最欣慰的不是我能挣多少钱,而是我有了带大家一起创收的能力,奔小康的路上,我们不能让任何人掉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