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2月20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代女性 第一代国家移民警察的“形象观” 以匠人精神传承 “采耳”古老技艺 女特种兵的“关键词”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位85后重庆妹子:

以匠人精神传承 “采耳”古老技艺

“无论是从工具还是手法上,我们都沿袭了传统。”

“这项技艺学习不难,而且工资并不低,特别适合再就业的家庭妇女。”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许真学 任然

■ 李伶俐

在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西普大厦,两名85后重庆妹子办的“采耳”培训班竟然引来了全国各地学员。近日,记者在“川耳匠”耳艺培训班见到了这两位妹子——李存林和黄娟。

“采耳”俗名“掏耳朵”,是川渝地区盛行的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说起“采耳”,李存林打开了话匣子:“古人把搓澡、捏脚、掏耳朵称作‘人生三大快活’,明代醉月子撰写的《精选雅笑》中有掏耳朵的记载:亲历者身心舒坦,耳聪目慧,尘世凡事,恍若空灵,一勺一刷一铲收放自如,一推一捏一掸轻缓有道,真乃小舒服也。”

到明清时代和民国以后,掏耳朵更是走进了大街小巷,成了平民都能享受到的服务。在四川喝坝坝茶、打麻牌玩纸牌、摆龙门阵扯闲篇的茶馆里,总有一位拿着音叉转出“叮……”的声音,吆喝着“掏耳朵”的手艺人。

只是,两位不喜欢打牌,也无闲功夫泡茶馆的85后重庆妹子,怎么会喜欢上这一项技艺?黄娟说,那是因为“掏耳朵”在她们眼里并不止是“掏耳朵”。

“一方面这是一项传统技艺,我们希望能赋予它更多生命力,继续将它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人们生活忙碌疏于对耳朵的管理,但又愿意花不多的钱享受一份健康的乐趣,这让采耳技艺有了生存的商业空间。”出身中医世家的李存林和好姐妹黄娟不谋而合,俩人决定以传统的“掏耳朵”技艺为基础,研发出一整套让“小舒服”带着人们去放松的愉快健康体验,于是二人拜访名师学艺,并合作开办了“川耳匠”耳艺文化传承研究所。

为了得到真传,她们也是颇费了一翻功夫。李存林出身中医世家,又毕业于万州中医学校,她便承担起了技艺学习和研究的工作。热衷于“掏耳朵”的人被称为“耳痒痒”,为学得正宗“采耳”技艺,李存林四处寻找一位被“耳痒痒”们称为“汪耳勺”的匠人。

“汪耳勺”名叫汪泽吉,出生于四川蓬溪县的他18岁时拜师学艺成为了一名挖耳匠,没几年便小有名气,而后,他又出蓬溪奔遂宁,上成都下涪陵,跑贵州闯湖南,学习并练得了一手掏耳绝技。

李存林几经辗转,终于在江北区一间茶馆找到了他。七十岁的汪泽吉见有年轻人这么喜欢掏耳朵,又决心潜心研究怎么掏好耳朵,带给人们更好的体验,便收下了李存林这名关门弟子。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李存林成功学得技艺。

“无论是从工具还是手法上,我们都沿袭了传统。”李存林拿出“采耳”工具音叉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很多简化后的掏耳朵技艺已经不用这项工具,直接采用手动震动,便失去了音叉震动的规律频率和促进人睡眠的白噪音,而这原本就是“采耳”里一项十分享受的体验。

记者在“川耳匠”耳艺文化传承研究所内看到,“掏耳朵”已在这里变成了一整套健康养生体验,升华成了“耳艺”。花瓣温水净手,躺在掏耳朵小床上,戴着口罩的技师先将耳朵检查一遍,再开始按摩耳朵、按摩头部、采耳。“听着舒缓的音乐,享受着掏耳的每个过程,很多客人会放松地睡着。”黄娟说,在她们的几个养生馆里,有的客人就是因为压力太大失眠,前来享受掏耳朵让自己放松。

“这项技艺学习不难,而且工资并不低,特别适合再就业的家庭妇女。”但让李存林和黄娟意外的是,“川耳匠”耳艺文化传承研究所开招学员后,先来的却是全国各地的“耳痒痒”们。

39岁的黄敏娜来自江苏徐州,因为有中耳炎,她去了当地一家采耳店上药并体验了掏耳朵,从此对这项技艺深深着迷。“我当时就在想,这个我可以学吗?”黄敏娜说,她的美容店正面临转型,于是便四处寻找学习机会,“耳痒痒”们告诉她,最正宗的技艺在川渝地区,她便找到了“川耳匠”耳艺文化传承研究所报名学习。

来自云南昆明的刘娟有两个孩子,她特别喜欢给家人掏耳朵,但每次都会弄疼家人。“我原本就想学习技术,让掏耳朵能不疼,但现在我准备创业。”刘娟说,她准备学成回昆明后,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听说了李存林和黄娟的创业故事后,江北区妇联干部走进了她们创办的学校调研,看看她们在办学中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得到什么帮助,同时也看看她们的培训能否促进辖区里的留守妇女和失业妇女创业就业。

妇联的调研给她们提振了创业的信心。黄娟告诉记者,目前在她们的店里,初学成的技师能拿到4000元保底收入,技术好的技师加上提成每月能挣上七八千元。

李存林说:“我们希望以匠人精神来传承这项技艺,也希望这项技艺能带给更多希望重返职场的妈妈们信心和光芒。”

传承“采耳”的两位妹子,李存林(左)和黄娟(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