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月31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要闻 不动产登记办理有望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打造妇字号新型主流媒体 电子地图上线 母婴室“一键导航” “好家风乡村讲堂”让省级贫困村鼓起精气神 服务千万家 夯实“国之本” 聚焦脱贫攻坚,中央巡视组发现了哪些问题?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并举

“好家风乡村讲堂”让省级贫困村鼓起精气神

“好家风乡村讲堂”走进东隅村“妇女之家”。

确立“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并举、让文化扶贫为经济扶贫提供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发展思路,把“倡树良好家风,培育文明村风”作为文化扶贫的重要内容

“好家风乡村讲堂”每月开讲,频繁的时候每月3~5讲,还逐渐走进党员干部,走进广场舞队,走进家庭,走进祠堂,走进学校

“好家风乡村讲堂”解决思想引领问题,“婚姻家庭辅导站”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志愿者服务队解决第一书记离任后的人手问题,祠堂和博物馆解决活动场地问题,为村里留下扶贫系统工程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建

春节前的鲁西南大地,温暖的阳光下,有了些许春天的味道。1月28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走进了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东隅村的大队部。

大队部分两个院子,后院是个大车间,里面机器轰鸣,百十名妇女在服装加工线上忙碌着;前院是村“两委”办公的地方,一条标有“好家风乡村讲堂”的横幅高悬在“妇女之家”门外,格外醒目。山东省妇联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孙伟笑言,后院是经济扶贫,前院是文化扶贫。

记者深入采访发现,东隅村是省级贫困村,针对村里存在的脱贫愿望不强、脱贫动力不足、村风家风不正等问题,孙伟和村“两委”确立了“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并举、让文化扶贫为经济扶贫提供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发展思路,并把“倡树良好家风,培育文明村风”作为文化扶贫的重要内容。历时两年的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行,第一年搞产业,发展经济,第二年办讲堂,振兴文化。

发展两个产业,经济扶贫先行

东隅村党支部书记韩怀志介绍说,村里576户2100余人,在家的务农,在外的打工,第一书记到村之前,村里一个“生蛋”的项目也没有,现在一下子发展了俩,村里一分钱也没花。

韩书记说的两个产业是指服装加工和扎扫帚。孙伟来到村里后,决心和村“两委”一起为村里打造“造血”项目。没有钱就去招商引资,半年时间,“跑断腿、磨破嘴”,成功将青岛中宇服饰落户到了大队部的后院——一个6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解决了上百名妇女和贫困户的家门口就业问题,并给当地带来50多万元的利税。记者在车间看到有几位残疾妇女也在缝纫机前劳作。

没有钱就整合村里的资源,孙伟调研发现,村里有上百年手工扎扫帚的传统,但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形成不了规模,他就把全村的扎扫帚户集中起来,到江北最大的扎扫帚村学习合作社经验和管理经验。学成后,村里成立了自己的扫帚合作社,并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名——“扫天下”,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意。

村民韩大爷边扎扫帚边告诉记者,现在别处的扫帚卖20元,东隅的卖25元,集上还是抢着买东隅的。因为东隅的扫帚扎得实诚,有品牌、“上讲究”。

倡树良好家风,文化扶贫紧跟

有了产业支撑,村里经济越来越好,村子面貌日新月异,但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却未止步。“你能想象吗?一个农民的儿子如果凑不齐50万元,媳妇是娶不进门的。”这成了压在孙伟心头的大石头。

不能再等了!第二年一开春,村“两委”就发起了“好家风行动”,倡树良好家风,培育文明村风。“我不只是一名扶贫人,还是一名妇联人。妇联人有义务推动家庭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村民才有幸福感。”孙伟谈到了初心。

东隅村村民大部分姓韩,村里有处韩氏宗祠,是韩姓村民敬祖的地方,这正是弘扬好家风难得的一个切入点。记者一迈进韩式祠堂,抬头就看见装裱在墙上的《韩式家训》:尊老爱幼,睦族敦亲;联谊恳亲,扶危济困;孝敬父母,和谐家庭……这是村“两委”动员韩家人一起挖掘整理的,现在会定期组织村民诵读。祠堂已修葺一新,正在按第一书记的设想,去封建化,打造成好家风教育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祠堂别有洞天,记者竟发现了一个乡村记忆博物馆,里面的文物都由村民捐献,不足两百平方米的空间,把一个村庄大半个世纪的生活史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第一书记到村以后和村“两委”一起向文物部门申请资金重新打造的,以传承淳朴村风,留住乡村记忆。博物馆刚打造完,就受邀参加了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并在专门的展厅展览,引发了社会关注。

同时,孙伟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优势,在东隅村办起了“好家风乡村讲堂”。第一堂课,很难组织人。村妇联主席刘爱臣在广播里喊,凡来听课的每人发一个围裙,这才吸引来50多位妇女。这堂课讲《好家风成就好孩子》,从济南协调来的讲师一讲完,“好家风乡村讲堂”就火了。课堂上,讲师一半时间用来剖析多个农村家庭教育案例,一半时间用来和村民互动,授课内容特别接地气。村民张大姐高兴地对刘爱臣说:“这么好的课,没有围裙我也来听。”

自此,“好家风乡村讲堂”保证质量,每月开讲,频繁的时候每月3~5讲,每次都有邻村的村民来听。“好家风乡村讲堂”还逐渐走进党员干部,走进广场舞队,走进家庭,走进祠堂,走进学校。“好家风乡村讲堂”已成为山东省第一书记文化扶贫响当当的品牌。

扶贫没有止境,要为村里留下扶贫系统工程

依托省妇联“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动,东隅村还成立了山东首个村级“婚姻家庭辅导站”,为村民提供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的指导。辅导站一开始设在大队部会议室,但村民都不好意思去公共场合咨询,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后来,孙伟就把律师、法官、心理咨询师、国学讲师、司法所长这些辅导员的电话公布了,大家有事电话咨询,当面咨询就单独约到家里,没想到此举让互动效果变得特别好。

村民韩大姐说,平时心里有个不痛快,听听专家讲的课,也就敞亮了;有个不明白的事儿,问问辅导员,也就清楚了。心里没疙瘩,干起事来也有劲儿。

以县里的义工协会为依托,东隅村还成立了“好家风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入户服务。

孙伟说:“我一直考虑的是我们这些第一书记任期结束后怎么办,扶贫没有止境,我们要为村里留下系统工程。‘好家风乡村讲堂’解决的是思想引领问题,‘婚姻家庭辅导站’解决的是专业技术问题,‘志愿者服务队’解决的是第一书记离任后的人手问题,祠堂和博物馆解决的是活动场地问题。”

这个系统工程被山东省委组织部收录进《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案例》,并在村里效果初显。东隅村吵架的少了,家庭和睦了。家庭的小气候又影响到了村里,村风也好了,乡风越来越文明。同时,“好家风行动”反过来激发了群众经济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热情。

东隅村大力发展日趋成熟的光伏发电、扫帚合作社、服装加工、纸箱加工等多个项目,都得到了村民的助力和支持,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村集体收入也大幅增加,村贫困户实现了分红。以“好家风行动”为助力,村里投入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引入外来投资150多万元,争取社会资金近百万元,修路、打井、架桥、安路灯、修广场、盖车间、绿化村庄、建新大队部,整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采访结束,阳光播撒在东隅村的家家户户,明媚而温暖,东隅村的春天就要来了,这里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迎来美好的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