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赌注”押在不靠谱的行情预测上,改变既定的种植计划,显然是太冒险的做法;而只考虑多拿点补贴,不顾整体收益的行为,也可能因小失大。遵循科学种田规律,合理轮作,即便市场行情差一点,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了,仍可以有较好的收益。
■ 斯玉
冬天即将过去,立春就在眼前,许多种植户又要考虑今年种什么了。
以大田作物为例,种什么、种多大面积,在那些种植模式比较固定、作物种类单一的地区,比如水稻产区,种植户几乎没有选择,水稻基本年年得种,但在种植模式多样、可供种植的作物种类较多的地区,种植户们就得颇费一番心思了。
比如,在北方一些地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可供种植的作物就有小麦、玉米、大豆和杂粮等,不同的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一样,市场行情不一样,加之近年来政府推行轮作模式、实行调减等有关政策,补贴数额也不相同,种植户如何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还要反复权衡利弊、得失,从而做出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决定。
2018年5月,笔者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采访时听到这样一个故事。2017年春播前,该区四嘉子乡大乌斯力村的农户在确定种大豆还是种玉米时,意见各不相同。一部分人认为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种玉米没有胜算,想多种大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多年没种大豆了,技术上没有把握,不如轻车熟路继续种玉米。该村的合作社召开了10多次社员代表会议,让大家充分讨论,分析各方面因素。最后,农户们决定采取调和方式,以六成耕地种大豆,四成耕地种玉米。这一年,他们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均获丰收,而且大豆的收益略高于玉米,大部分农户因为“脚踏两只船”,收益均沾,很是欢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农户选择种什么作物、种多大面积,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对市场行情和生产技术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宁可保守一些,也不轻易冒进,如此才能避免收益大起大落。作为农民专业组织的负责人,应该多听取并尊重农户的意见,不搞一言堂,如此做出的决策才能让大多数农户满意。
但在眼前利益和好行情的诱惑下,很多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难以淡定,往往做出不理性的决定。据笔者了解,2018年春播时节,北方地区的一些农户为了多得点补贴,并赌定秋后大豆价格上涨,就将本该轮种玉米和杂粮的耕地改种了大豆。结果人算不如天算,秋后国产大豆价格不但没有上涨,还持续走低。以黑河地区为例,刚收获时,大豆价格为1.72元/斤,后来降到了1.64元/斤,而且少有人收购。到2019年1月下旬为止,当地大多数农户家的大豆还压在仓库里没有出售。相反,玉米的市场行情一直向好,价格持续走高,农户种植的玉米早已销售一空。
据专家预测,受国际大豆贸易的影响,2019年国产大豆价格不大可能走高。看来,那些放弃玉米轮作、改种大豆的农户因为失算,可能要蒙受一些损失了。他们虽然拿到了比玉米略高的大豆补贴,但产品至今没有销出去,积压了更多资金,如果继续惜售,流动资金回不来,有可能影响2019年的再生产。
农户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天气和农产品市场行情的难以预测,注定农业是一个风险较大的产业。如果春播之际,把“赌注”押在不靠谱的行情预测上,改变既定的种植计划,显然是太冒险的做法;而只考虑多拿点补贴,不顾整体收益的行为,也可能因小失大。所以,笔者以为,那些常常“失算”的农户应该认真吸取此类教训,在选择种什么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淡定心态。
其实,正因为风险大、回报慢,做农业更应讲究科学性。以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为例,大豆是豆科植物,玉米是禾本科植物,它们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不完全一样。如果单一作物长期连作,势必造成土壤养分单一消耗、肥力减退、病虫害加重,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而采取两种作物轮作倒茬,秸秆还田,则可以实现互补,保持甚至增强耕地的肥力和农作物抗病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其他某些相关作物的轮作,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即便市场行情差一点,也可以有较好的收益。
所以,农户在决定种什么时,除了考虑市场行情等因素外,还应该多听听农技人员的建议,遵循科学种田规律,合理轮作,不可只顾短期收益或跟风,随意改种其他作物。即便要改种,也要谨慎、理性,控制改种规模,避免全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