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灯笼和阳光》
《早间新闻》
海伦·玛丽亚·特纳(Helen Maria Turner,1858~1958)通常被视为美国印象主义画家,这位终身未嫁的女子,活了近100岁,创作了大量的油画、水彩和色粉画。特纳的作品在题材上大多围绕着女性的日常生活展开,并常常将所绘对象安排在鲜花盛开的花园或阳光普照的房间,温暖的阳光轻抚着温婉可人的女子和慢慢流逝的光阴,营造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
特纳原本生于一个殷实之家,她的父亲是路易斯安那州的煤炭商人,但南北战争的爆发却改变了这一家人的命运,内战不但夺去了特纳兄长的生命,还毁掉了她父亲的事业。1865年,特纳的母亲久病不愈、撒手人寰;6年后,父亲又离开了这个世界。13岁的特纳迁居新奥尔良,在叔叔的照顾下生活。特纳22岁才开始学画,曾先后在杜兰大学和新奥尔良艺术家协会学习,其早期作品多为肖像和风景。特纳1893年开始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一所女子学校圣玛丽学院从事艺术教学工作,1895年移居纽约后,又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库珀联盟和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她的老师包括威廉·梅里特·蔡斯、亚瑟·韦斯利·道、肯扬·考克斯和道格拉斯·沃尔克。特纳后来也致力于艺术教育,1902年~1919年任教于基督教女青年会,晚年回到新奥尔良后继续在艺术和工艺俱乐部教授绘画。在教学的同时,特纳始终坚持创作,1916年成为国家艺术俱乐部终身成员,1921年当选美国国家设计学院院士,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我们知道,19世纪后半叶,许多美国艺术家赴欧洲学习艺术,接触到新技法和新风格。印象主义产生后不久,就由旅居巴黎的艺术家和收藏家介绍到美国,1881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美术学院举办的“国内与欧洲的美国画家”展览上,展出了惠斯勒、萨金特等人的作品;1886年,法国收藏家保罗·丢朗-吕厄应“美国艺术联合会”会长之邀,带着300多幅画作来到美国,又从当地藏家手里借到了一些先前从他那儿收购的作品,在纽约麦迪逊广场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巴黎印象主义作品展览”;到了19世纪90年代,印象主义风格已为美国公众所普遍接受。
与旅居欧洲尤其是旅居巴黎的其他美国印象主义画家不同的是,特纳对于印象主义的学习和接纳几乎完全是在国内形成的。她的老师蔡斯是美国印象主义“十人集团”的成员,1904、1905和1911年,特纳曾与蔡斯和他所带的班级一起前往意大利游历,原汁原味的古典艺术无疑给予她丰厚的滋养,而美国当时的流行风格也对她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讲授艺术史,经常会提到美国印象主义实际上是法国印象主义与美国传统现实主义结合的产物。在特纳的作品中,这一点也得以体现,她那些“素描精确”、色彩柔和的作品,除了使我们获得外光主义的真切感外,还透露出“宁静主义”的痕迹,宁静的基调和宁静的抒情意味构成了她作品的总体风格。
《早间新闻》作于1915年,描绘的是一位女子晨起读报的情景。室内阅读是19世纪绘画中极为多见的题材,特纳运用印象主义的风格,以明快的色彩和宽松的笔触,画出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的瞬时景象。近景中,身着浅色透明睡裙的女子倚靠在深色圈椅中,脚上的一双红鞋和椅子扶手上垂下的红色披肩,与睡裙和报纸的乳白色调形成了强烈反差,加上背景中纯白的桌布和桌上橙、黄二色的餐具、水果,以及玻璃花瓶中的鲜花,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阳光透过窗子照进室内,桌椅在地上留下了淡淡的阴影。尽管画家不再追求纤毫毕现的细节,但整幅画面仍保持着坦率清晰的透视关系。
而在《百合、灯笼和阳光》(1923)中,对平面性和装饰性的追求似乎得到了刻意强调。夏季花园中,两位穿着体面、神态优雅的女子正在制作灯笼,一只吐着舌头的小狗卧在画面的右下角,素雅的桌布、精致的餐具、罐中的鲜花和盘中的水果,渲染着画中人物的闲适与安逸。细碎的笔触描画出阳光下明亮的肤色、轻盈的服饰和斑驳的树影,空间被压缩在由奇花异草“堆砌”的装饰性平面之中。特纳1910年就在位于纽约北部山区的克瑞格斯魔尔艺术家聚集地建了一栋房子,在那里,她不但创作出大量的作品,还爱上了园艺。那些美丽缤纷的植物,不仅丰富了她画中的色彩,也温暖了她的日常生活。
特纳当年与她的妹妹、纺织艺术家劳蕾特一同迁居纽约后,就生活在一起,她们二人合作的挂毯至今仍有少量留存于世。劳蕾特于1920年去世后,特纳在这个世界上又生活了近四十年,想必独处的岁月有着难以排遣的孤独与寂寞,好在有她热爱的绘画相伴左右。在艺术史上,特纳不是一个革新者,但却因其一以贯之的风格性的艺术实践,成为美国现代艺术的一个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