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 刘金培
2018年年末的两个月,石家庄市桥西区东华街道煤市路社区很是忙碌了一阵子,督促开发商、叮嘱居民,比较高效地帮海棠院900多户家庭办理了不动产登记证。社区党总支书记韩永丽说:“一天里不知道接待多少居民、不知道讲多少话,这就是社区工作,吃穿住行,像个‘大家长’,都得操心。”
2002年,30岁出头的韩永丽赶上原桥东区招社区干部,她参加了考试。“当时的街道都抢着要男性,我还是作为干练利落的人选被推荐到东华街道。”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作为社区“新兵”,韩永丽有了一个尽快了解社区工作的机会。东马路属老旧小区,以大杂院为主,没有封闭成型的小区,监控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非典”期间,每天的入户调查,使韩永丽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辖区各类信息,增强了她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8年,石家庄市实施 “三年大变样”,大经街西区得以拆迁改造。改善居住条件,从低矮破旧的小平房搬入高楼大厦是这里居民的夙愿,但涉及拆迁补偿等个人利益,矛盾纠纷不断。时任电报局街社区书记的韩永丽,把了解居民心理、维护拆迁户利益、确保平稳拆迁等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居民常老爷子,人老实本分,听说拆迁,觉得是政府办的好事,非常配合地接受了开发商给出的拆迁补偿方案:30平方米的房子换成64平方米的,然后老人签字、搬迁出去租房居住。
房子拆迁历时1年多,开发商没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标准,常老爷子听到了一些信息,就回来找到韩永丽,“韩书记,我信任政府,以为是政府制定的标准,没想到好多家都不一样。您看看我这是不是太吃亏了,再说我们老两口生活也难,能不能帮忙找开发商再协调一下,给我们老两口做些补偿。”
韩永丽一听,觉得老人说得有理,于是她就开始找开发商。“拆迁改造,是让老百姓生活得到改善,越变越好。大经街这边困难群众多,总想着要把政策用足,咱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跑了两趟,一番说理,开发商同意给常老爷子补偿8000元作为3年的过渡租房费。“电报街社区涉及拆迁的1000多户,遇到问题自然都会找居委会,咱们就得做好中间的协调工作,维护稳定,维护权益,使利益双方找到平衡。”
这几年,韩永丽“转战”煤市路社区。这个社区有成型的两大回迁园和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
对于老旧小区,政府要改造“整容”,韩永丽“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笔资金。外墙粉刷、沿街卷闸门整治、路面修理、单元的防盗门、声控灯安装等等,“哪儿需要改进,我都很清楚。”韩永丽说问题的发现,一是来于自己一个月要检查一次老旧小区,二是源自网格群管理,居民们有什么需求、建议在微信群里提出,然后一事一议,就可以办了。
海棠院是回迁院,用的是临水临电。一旦超负荷,小区就会停电,“因此不管多晚,我就得最快赶到现场,协调处理事故。”韩永丽说,2018年夏天发生两次突然停电、居民被困电梯事件,她一次次地在开发商和电业局之间做沟通协调,终于在2018年8月让海棠院正式通上了电。
煤市路社区里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方便居民办理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同时,社区了还有一家“一家人”公益组织,韩永丽也积极参与、协调帮孤助残、扶贫解危的活动。
除了帮助辖区居民解决生活上的难题,韩永丽也很注重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 “社区老年社”,请大学生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手机上的新功能,怎么建微信,怎么发朋友圈……老年人学以致用,与子女们微信聊天,冲淡了空巢的寂寞与孤单。 社区每周二下午还在百合院小广场唱歌,社区工作人员、巾帼志愿者或者楼院长轮流陪伴辖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唱歌。铿锵有力的歌声与围观者的鼓掌声,为百合院增添了欢乐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