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鹏
“过去大家的发展方式很单一,在牧区就是放牧,农区就是种地,或者是上个学外出工作,妇女发展的路子很窄。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妇联等相关部门对妇女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妇女们就业、创业的渠道越来越多,妇女们在生产发展的认识方面,思想观念彻底转变了!”
才层玛是蒙古族,今年53岁,她出生于青海都兰县宗加镇。作为在牧区长大的蒙古族女性,在一般人看来从事养殖业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才层玛却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之所以走了今天这条路,她其实是给逼出来的。才层玛告诉记者,当初结婚的时候,因为丈夫家兄弟多,家里条件困难,公公又瘫痪在床,别人都去放牧了,她只好和丈夫留在家照顾公公。在牧区生活惯了的才层玛对这种居家生活多少有些不适应。简单举个例子,汉族邻居们在家是会养猪、养鸡的,但作为牧民的才层玛从来没养过这些家畜。
“在和汉族邻居们的接触交流中,我渐渐学会了种地、养猪、养鸡。”才层玛告诉记者。
20世纪80年代结婚后,一直到90年代之前,才层玛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照顾老人,还做些小生意,种点庄稼,维持生计。1999年,才层玛在村里承包了30余亩土地种饲料和办养猪场,开始了自己的养猪事业。但家庭零散养殖和大规模养殖是两码事,刚开始才层玛吃了不少苦头。经过摸索,到2000年底,她的养殖规模近700头,当年获利4.2万元,才层玛的养猪事业由此走上了正轨。
才层玛告诉记者,公司刚开始发展时,她处于一种摸索和独立奋斗的状态,她的心中一度很迷茫,不知道前面的路该如何走。随着事业一步步发展,她的事业得到了当地政府及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持,这给了独自摸索的她很大的鼓励。
因为家里有病人的缘故,才层玛一直对身边的残疾人比较关注。2003年10月,她又成立了首家“海西州德令哈市牧人福利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吸收有条件、有能力工作的残疾人加入企业,以解决他们的就业、生活问题。
截至目前,才层玛的公司已经发展到有员工87名,员工有蒙古族、汉族、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会聚了来自八个省份的民族同胞,其中还有十几名残疾人。现公司累计投资达2480万元,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
近年来,才层玛在公司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把公司的发展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每年为养殖户提供优良种猪崽3000头,可直接带动农户1500户以上。同时,针对生猪育肥,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仔猪繁育,间接带动农户发家致富900多户,间接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
才层玛是群众心中公认的“好儿媳”,她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17年,直到老人过世。在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才层玛更不忘帮助和救济残疾人、孤寡老人及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自2002年至今,才层玛每逢“母亲节”“助残日”等节庆日总会来到希望村、德令哈村、尕海村等二十几个村庄的残疾人、贫困母亲和贫困户家中开展慰问帮扶活动,这些年来她分别向这些困难群体无偿捐赠800多头仔猪,并发放总价值达179.6万元的母猪、公猪近400头;资助农牧区困难户生产生活物品20多万元;解决残疾人工作岗位300多人(次);并为养殖户无偿传授养殖技术和免费服务注射疫苗。
才层玛的多年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近年来她先后荣获青海省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青海省三八红旗手、青海省劳动模范、感动青海十大人物、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荣获“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和“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称号。
12月17日,才层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现在年纪大了,正在把企业逐步交给孩子来做,我希望今后企业越做越强的同时,把慈善、扶贫帮困的事业也继续下去,带动农牧区更多的贫困姐妹转变发展观念,增收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才层玛说,这是她心里希望的,也是她对孩子们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