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江平
□ 阿丽娅
今年42岁的巴哈义古丽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满城路社区的一名干部,自2000年起,巴哈义古丽照顾11位贫困孤寡老人和困难户,还帮扶过28户社区贫困家庭,个人累积捐款达11万元。在她的带动下,满城路社区将辖区内志愿者按照开展志愿服务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八支队伍,512名志愿者一起做好事、献爱心。
18年来,群众的难事,是她放不下的心事,是她一定要解决的大事。
带着“亲戚”一起做公益
“抓饭、拌面、大盘鸡,古丽阿姨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12月1日,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欧仁琪琪格下课回到家,看到一桌的饭菜激动不已,欧仁琪琪格口中的古丽阿姨正是巴哈义古丽。见到这个塔塔尔族“姨妈”,欧仁琪琪格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地与巴哈义古丽分享起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欧仁琪琪格是巴哈义古丽“亲戚”王风萍的女儿,她们于2018年4月结为“亲戚”,该家庭只有王风萍母女俩,王风萍打临工,收入微薄。结亲后,巴哈义古丽为王风萍介绍了一份新工作,每个月有2500元的稳定收入。
“她就像亲姨妈一样关心我,每次来都会给我做饭,询问我和妈妈的近况,关心我的学业,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很感谢她。”欧仁琪琪格对巴哈义古丽格外喜欢。
“巴哈义古丽时常来家里和我谈心、聊家常,一起做菜吃饭,还帮我辅导欧仁琪琪格的功课。”王风萍说,“我这个妹妹真是个热心肠,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
巴哈义古丽的热心感染着王风萍,风萍也经常带着女儿和巴哈义古丽一起做公益,一起为社区的贫困家庭做好事。
一家三代都热心公益
巴哈义古丽的善心义举深受父亲的教育濡染,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巴哈义古丽回忆起小时候,身为教师的父亲总是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回家里吃饭,给他们辅导功课,他常常教导巴哈义古丽兄弟姐妹要助人为乐。
而在过去的18年里,丈夫支持她每月拿出工资的一部分做爱心公益事业。
“能出力的地方她就出力,能出钱的地方她就出钱,在支持别人的事情上她从来没有犹豫过。”巴哈义古丽的丈夫阿里 · 司马胡力说。
除了父母和爱人,就连已经退休的公公婆婆也支持巴哈义古丽做爱心公益事业,“两位老人慷慨地捐出了几万元的养老钱,让我去帮助别人。”巴哈义古丽回忆往事不禁落泪。
巴哈义古丽常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教育子女。巴哈义古丽的儿子在10岁时就主动承担起为孤寡老人送饭的任务,女儿6岁起就跟着妈妈去老人家里表演节目,逗老人开心。
巴哈义古丽乐于助人的精神不仅感染了一家人,还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公益活动的队伍中。
500余名志愿者一起做好事
随着巴哈义古丽的感人故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一个为困难群体、志愿者、爱心公益人士搭建互联、互助、共享、交融的平台——巴哈义古丽工作室于2017年4月成立。
巴哈义古丽工作室位于吉木萨尔县满城路社区,该工作室将辖区内志愿者按照开展志愿服务的类型划分为医疗卫生、法律宣讲、党员义工等八支队伍,500余名志愿者一起做好事、献爱心。
该团队通过环保教育宣传、心理咨询服务、家电维修、矛盾调解、社区文艺活动等方式方法服务群众。同时,志愿者们也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社区居民颜佩霞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后,她仅靠低保带着一对儿女艰难度日。巴哈义古丽帮助她在路边的小铁皮屋开了一家小菜店,如今,颜佩霞昔日20平方米的小菜店变成了400平方米的大超市,说起家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对巴哈义古丽是说不尽的感激。
颜佩霞在巴哈义古丽的帮助下脱贫了,她现在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奉献爱心。
“我要发挥好工作室的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巴哈义古丽说。
截至目前,巴哈义古丽工作室累积开展帮扶活动近700次,各类资助金额累计达14万元。
“我们塔塔尔族有句谚语:‘雪莲在雪山上才能开放,鱼儿在水里才能游荡。’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民族团结的好传统、没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一个人发挥不了那么大的作用。”巴哈义古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