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2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文明周刊 小荷 下河街纪事 齿轮 游百里峡 读书的苦乐之境 与人(科幻小小说) 忆佳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河街纪事

■ 湖南师大二附中1613班 彭彦涵

下河街,照我父辈的话来说,是几代长沙人共同的记忆了。按理来说它应该算是个地标吧,然而近几年却逐渐销声匿迹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说实在的,我也说不准下河街是一个怎样的所在。对它的记忆,就是傍晚从海信广场停车场出来后第一眼所见的那片街区,短而逼仄,隔着车窗都可以闻见破败的气息。这便是我一贯的印象了,它是都市商圈里不起眼且肮脏的角落。

河东的老街各有各的特色,然而下河街何以在它们之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坡子街以吃为名,潮宗街有它的历史文化底蕴,都正街因何立伟的文字而著称。可下河街……

可是,我从父母嘴里却总是听到下河街这样下河街那样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长沙,只有河东算是城区,河西人过河就是进城了。而那时下河街又包揽了日用品的全部生意。父亲说他中学时代每个月都会跟着大人坐船,横渡一条湘江到下河街买些七零八碎的东西。旁人问起他去哪儿了,就回答说“去下河街。”长沙话念“街”作“Gai”,这样说时,无不令人艳羡:“进城去咯”。

曾经跟着奶奶坐轮渡“进城”到下河街买过锅盖的父亲曾写下这么一段文字:

下河街楼群好像是民国以后每个阶段最简陋房子的杂集,有的楼房看起来很老,有老的门槛,却又有大跃进时期红砖砌的阳台,还镶着不锈钢的防盗窗,很穿越,很草根,还很原生态。街里飘着油炸食品的香味,混杂着各地方言,仍然有些闲汉在街口晃悠,昔日的长沙水老倌现在变身协警,跟小贩们分烟抽,吞云吐雾,白发阿婆坐在黑洞洞的堂屋里看电视,隔壁窗户口传出麻将声如雨打油纸伞……

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到父亲对这条街的痴迷。

20世纪90年代初母亲在湖南师大读书,正是赶时髦的年纪,可手头又拮据得很,稍微好看点的衣服是买不起的,她想出一个法子,“每次换季时都去下河街,自己扯点布做衣服,因为那里布卖得便宜”。母亲每每回忆起这个,脸上都是带着笑的;人间有味是清欢,真贴切。

到后来,也就是在河东沿江商圈崛起的前一两年,父亲带我逛过下河街。具体的情景已记不清了,唯一记住了的是一碗粉,还有关于棚户的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那时下河街没落了,专业化的新兴市场遍地开花,哪里还有这样一条巷子的容身之所。

最后就是2014年的那一场大火,让下河街短暂地成了一个焦点。市政府的拆迁令一下来,各大本地媒体就纷纷宣传说“下河街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直到这时下河街的故事才慢慢被大多数人知晓:原来它在明崇祯时的《长沙府志》时便有记载,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原来它在20世纪80年代就诞生了“万元户”;原来……

可随时代洪流而来的它,也随之远去了。现在想起来,不免叹息。叹息它的没落,也叹息一个时代的逝去。曾经市井的烟火气,怕是要被林立的高楼所掩盖了吧。

我原喜欢变化,世间的一切变化,但想起这消失了的下河街,我便又怅然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