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怀化市湖天中学 1616班 张婉怡
民国如一场散去的戏,曾经锣鼓喧天的倾城往事,早已淹没在落落风尘,不知所往。而有那么一个女子,仿佛穿越了民国烟雨,永久地定格在了那一帧帧黑白影片中,着一袭素锦旗袍,高昂着头,淡然地看着人间剧场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
在众多才貌兼备的民国女子中,无论是绝世名伶孟小冬,还是校园皇后陆小曼,都没有她——张爱玲,令我心往神之。我欣羡她,并非因为她出身显赫,才华横溢,而是因为她的深刻、孤傲、执着吸引了我,是因为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不苟且存世的孤高,吸引了我。
一直忘不了张爱玲在《天才梦》里写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初看时,惊羡于她的想象,再读时,惊叹于她对生活认识之深刻,仅十几岁就能将人生看得如此通透。完美的人生,实际上包含了无限烦恼与苦闷,看似辉煌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悲凉的底色。
这或许也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吧。在外人看来她三岁就能背诵唐诗,七岁就写出了一篇名为《无题》的家庭伦理小说,八岁就创作乌托邦小说《快乐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才,然而对于生活、社交、她却是那样愚钝的茫然。她不会削苹果,不会补袜子,不喜欢招待客人。
人世间,难以找到完美镶嵌的时刻与弧度,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张爱玲虽说出身高贵,家门显赫,其外曾祖父是清朝一代重臣李鸿章,但也曾被物质所困。她可能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一个瘦弱的女孩,径直站在被大烟吞噬得干瘪、神情淡漠的父亲面前,苦苦讨要钢琴费用,是那样卑微。那时的她像是一个弃儿,一个有父母的弃儿。
在历经了种种困苦之后,她愈发坚韧、孤高,不愿轻易低下头颅。到了张爱玲大三那年,战火蔓延至香港,香港大学无奈停办,母亲劝她赶紧嫁人。然而张爱玲却不肯屈服,她骨子里深深的自尊刺激了她,让她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纵使前方无路可走,也绝不懦弱回头。生计艰难,她依靠知识改变了命运,因小说《沉香屑》一炮而红,打了个极其漂亮的翻身仗。
那年,正值上海的盛夏,百花灿烂。她正值韶华,明眸皓齿,他风流倜傥,朝秦暮楚。但他们结婚了,没有任何仪式,仅一句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温柔得几乎让人流泪。然而乱世中的誓言又经得起几番折腾?心怀“英雄大业”的胡兰成又哪里肯拘泥于儿女情长?妄想着日本军事武力翼护下创立的“大楚国”,胡兰成毅然南下了。讽刺的是,逆历史潮流之“大业”未就,胡兰成却早已忘记了山盟海誓,执起另一个妙龄女子的手。
张爱玲为胡兰成低到尘埃,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只可惜这朵花开错了时间。在他背离的那一刻,她只能独自凋零,低舔伤疤。
红尘遗梦醉千年,酒醒梦空,疏影话凄凉。
从坎坷灰色的童年之路,到奔波双城的流浪之旅,满腹才情是她,迷茫无知也是她;清绝冷傲是她,忍气吞声也是她;奋不顾身是她,孤独哀怨也是她。
世人都羡慕张爱玲,羡慕她这样的人生,却忘记了她的一生也是有遗憾的,并不完美。
其实,人生总有遗憾,正如不是每一道河流都能汇入大海,不是每一天都晴空万里,但也许正是这些遗憾,使得我们的生活流溢着光彩,充满了惊喜。
世间曾有张爱玲。民国的那轮圆月虽已落下,但张爱玲的传奇不会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