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徐旭
“在全国首次开展针对宫颈细胞学及HPV检测等筛查关键环节的事前质量评估,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两癌筛查出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乳腺癌治疗率均接近100%……”为了落实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有关健康指标,不断推进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在北京市妇儿工委指导下,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与相关委办局密切配合,不断建立完善母婴保健各项制度、服务标准、工作规范等,使妇幼保健工作有章可循,妇幼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北京市将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项目纳入发展规划,截至目前,市、区17家妇幼保健机构有多半数完成或立项异地新建,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创建。2017年底,北京市已有23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功创建规范化门诊,创建率达69%。
为了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北京市建立了孕产妇危重症报告评审制度,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妇产医院培训市级助产人才。加强妊娠风险评估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优化危重孕产妇抢救绩效考核,严格孕产妇死亡评审。
据了解,2017年,北京市常住孕产妇死亡率为5.68/10万,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8.17/10万。与2016年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8.34/10万,户籍孕产妇死亡率10.83/10万相比,明显降低。户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64‰,婴儿死亡率为2.29‰,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孕产妇系统服务率及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保持在较好水平,分别为97.74%和99.05%。剖宫产率为41.0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两癌”筛查出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乳腺癌治疗率均接近100%。
为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生育高峰,2016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增加助产服务资源的通知》,多方面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服务。全市增加产科床位1400余张,增加助产人员800余名,确保“全面两孩”政策平稳落地。
在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能力和人才梯队的建设方面,北京市启动了孕产期保健人才培养计划,分层分类培养产科主任、产科骨干及基层妇女保健医生,使危重症孕产妇被及时发现得到救治。为检验提高助产人员全员技术能力水平,在全市开展了理论考核和市、区两级助产病历模拟演练等技能考核练兵。
北京市同时实现国家《母子健康手册》与《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优化整合。强化爱婴服务,全市爱婴医院达到114家,爱婴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为了鼓励新婚夫妇参与婚前检查,房山、大兴、怀柔区积极开展了婚前医学检查、婚姻登记一站式便民服务模式,使婚前检查率得到明显提升。2017年,北京市实现建档孕妇艾滋病、梅毒、乙肝免费筛查全覆盖。增补叶酸目标人群服用率为98.45%。在全国首次开展针对宫颈细胞学及HPV检测等筛查关键环节的事前质量评估工作,探索优化宫颈癌筛查最佳方法和流程。
此外,学校卫生防病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效,中小学生身高继续保持缓慢增长态势,贫血、沙眼、蛔虫等学生常见病持续保持在低患病率水平。截至2017年,北京市已持续3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状态,22年无白喉病例。麻疹、流脑、甲肝等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也降到历史最好水平。目前,北京地区免疫规划疫苗16种苗、防16种病,是全国免疫规划覆盖人群最广,疫苗种类最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