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康夫子有次在杭州戏园看戏,正好演的是戊戌政变,戏入痛心处,演员台上哭,老汉台下哭,先是偷着抹泪,后至嚎啕大哭,一夜难寐。翌日晨赋诗云:“犹存痛史怀先帝,更现前身牵老夫。优孟衣冠台上戏,岂知台下有真吾。”大人物大戏台,小人物小戏台,按康有为的学问与盛名,无疑归于“名士”行列,只是这位康夫子狂放不羁,行事偏激,既好华服美酒又热衷名利,时而“坦荡荡”,时而又“常戚戚”,故身上颇多滑稽色彩。
章太炎骂康有为骂得很讲究:“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把对方名字巧嵌入联,脏字还没讲出口。章这人以狂放为傲,虽说是国学大师,但据说谈学问总是昏昏欲睡,而谈政治却眉飞色舞。论气质有点像祢衡,把能骂的都骂了,他布衣烂衫,大闹总统府,搞得袁世凯很难堪,但碍于“名士”身份,只能定“八条优待”将其软禁。章就这还不罢手,动辄绝食抗议。问题是坚持绝食一年多,章先生身体依然很健康。
章太炎曾写过一篇《排满论》,惹恼了性情刚烈的前清遗老梁鼎芬,梁先是愤愤地找张之洞查办不成,于是亲自动手,命轿夫将章暴打一顿泄愤,以至章太炎后来提到梁鼎芬便多少有些哆嗦。“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再大的文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算盘。余英时曾把士大夫分为职业官僚和以弘道自命的士人两个阶层。职业官僚首重政治操守和政治能力;而“名士”则多见慷慨激昂地宣示立场,弘道护国。若真让其治国兴邦,却往往一筹莫展。“治学”与“治国”,终究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