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0月1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把妇女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 芬兰女记者发展现状与女领导媒介呈现方式 研究视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究视窗

《性别化创新的分析逻辑——科学研究中的性与性别分析法》

作者:吴欣桐 陈劲 梁琳

性别化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范式,能够反哺科学研究、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对两性的责任。本文作者认为,性别化创新的分析逻辑,是从逻辑起点和过程演进两方面来解构性与性别分析法的嵌入。性别化创新的逻辑起点是对科学研究进行性别维度的反思,性别化创新的过程演进是将性与性别分析法嵌入科学研究全过程,涵盖了对性别数据、女性经验与经历的收集、汇总、分析、挖掘和转换方法,并与外部的科学研究与创新环境形成互动。性别化创新的分析逻辑强调了性与性别要素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完成女性数量修正、制度修正和知识修正,从而对科学研究本身进行反思与逻辑重构、输出对两性的责任与普惠价值取向,并实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来源:《科学学研究》2018年第9期

《男性气概的意义和问题》

作者:邱静

本文作者认为,曼斯菲尔德对“男性气概”的定义具有两重性。他正确地指出了“性别中立社会”存在的问题,但并未能指出问题到底在哪里,也未能提供真正的答案。将女性主义视为虚无主义仍是一种从男性视角出发的解读,男性气概的缺失实际并非女性主义兴起的结果,而正是女性主义兴起的原因。另外,曼斯菲尔德从一个侧面接近了性别关系的研究方式,但针对现代社会的问题,仅靠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是不够的,人们有必要从性别关系而不是性别主义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

来源:《政治思想史》2018年第3期

《技术进步、研发投入与性别工资差距》

作者:郝翠红 李建民

本研究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省级技术进步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以研发投入衡量的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按年份、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水平、单位性质和地区分组的回归结果也得到同样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进步更有助于缩小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水平低的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本文的关键性结论也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互构》

作者:王立阳 高丙中

在人类学传统中,女性与非西方社会一样从空间和时间上被建构为男性中心的西方社会和现代性的他者。本文作者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后殖民主义等思潮之外,女性主义也参与到了人类学对自身概念、理论和书写路径等方面的反思之中。同时,人类学本身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去熟悉化的视角和态度以及民族志方法也为女性主义提供了从文化批评走向田野实践的机会。在此,以人类学的时间研究为中心,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可以展现女性主义与人类学之间的互构。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从“严父慈母”到“严母慈父”》

作者:孙伦轩 林小莉

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担任两种不同且互为补充的角色,管教严格程度的差异是实现角色互补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的实证研究发现,当下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严母慈父”的时代,且这种模式在农村地区表现更甚。进一步的成因分解表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信心和家校责任分配认知是导致母亲严于父亲的主要原因。上述发现为理解中国家庭内部父亲和母亲管教风格的差异提供了具体且直接的实证证据。

来源:《教育学术月刊》2018年第8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