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红楼梦》四十回写黛玉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却独爱“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大概李商隐笔下多秾丽,唯此句可见衰飒清韵,能略慰黛玉内心的一片孤清。古人虽常以听雨为人生乐事,但以其入诗写愁绪也不少。
“宋末四大家”的蒋捷,有首著名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以“听雨”为引,将一生感受尽囊其中,身世家国之感极为痛切。蒋捷生于宜兴巨族,世代为官,他中进士不久,杭州城破,南宋朝亡。崖山之后,整个华夏文明最后托存破灭。他拒绝元朝征招,加入元初南宋遗民词人群体,远离政治,在战乱与困苦中,顽强的生活了一甲子。
晚唐五代以来,词被视为“小道”,不能与“载道言志”的诗文等量齐观。文人也只以余力为之,多在宴会时随席填唱以助兴。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换来达官们颇多讥讽;晏殊词写了不少,却始终不肯大方承认。直至苏轼以豪情入词,终于突破词“艳科”的传统格局。蒋捷的不寻常,在于用“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的方式,于落寞愁苦中寄寓感伤故国的一片深情。虽不能与东坡先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清旷豪气相比,但在那个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时代,此种逸怀浩气,也已超然乎尘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