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改改
最近,坐应村妇联主席杨秋月手机里下载了一款APP,只要在村里遇到不认识的花花草草,拍张照片发上去,就会出现植物名称及介绍。因着乡村振兴,到村子里考察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她得当个合格的介绍员。
不久前,“小丽花行”的老板娘郑小丽,有了新身份——亭屿村妇联执委。前两天,她给亭屿村的村民上了一堂名为“人人都可以是庭院设计师”的课程,详细讲解了多肉植物的分类及如何养护,大受欢迎。
金大田村扶雅书院的书院主许艳,这几天有点“烦”。自从承接了区妇联的“悦读妈妈”项目后,开办的“亲子绘本”课场场爆满,可受限于场地,总是“供不应求”,她正在琢磨怎样破解供需矛盾。
……
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这些都是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气象。今年1月1日起,台州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将标准化理念引入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路桥区妇联敢为人先,率先开展试点。
时隔半年,标准化妇联建设进展如何?成效如何?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走进路桥,去寻找答案。
“5固定”为主要架构
根据规定,村(社区)妇联的标准化建设以“5+X”为主要架构,“5”即固定组织架构、固定制度建设、固定人员主体、固定活动阵地和固定工作任务。
在金清镇金清港社区,记者看到社区妇联主席郑冰霞的办公室,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墙上挂着执委介绍、妇女议事、执委联户等制度。在户外的社区政务栏里,一一列明了各个妇联执委所负责的项目和服务清单,此外,还张贴有全年妇联主席轮值制度安排表。
这使得每位执委都有明确分工,有具体担当。而工作公开,任务上墙,也让妇女群众遇到问题时,知道该找谁,能找谁,同时也为妇女群众提供了有效的反馈和监督平台。
在路桥区标准化试点的金清镇、新桥镇、桐屿街道、峰江街道的部分村(社区),均实现了此“标配”。
“X”让大家使出十八般武艺
而标准化建设中的“X”,则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建特色,这极大调动了基层妇联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使出十八般武艺。
2017年10月,桐屿街道坐应村打响了“乡村振兴”战。几个月时间内,村容村貌大变样:泥泞路变石板路,荒田变花圃,凉亭下有生态洗衣房,村两边有智能垃圾分类箱。在这一过程中,坐应村妇联组建了七彩田园服务队,由七位执委带领,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分别开展美丽庭院、垃圾分类、文化健身等七个方面的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功能型妇女小组的建立,让村里60多岁的胡荷香明显感觉到村妇联的活动日渐丰富,这给她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这是狼牙花,这是万寿菊,这是薛荔……”如今,杨秋月面对外来游客时,俨然一副“专家”样,讲得头头是道。
在距离坐应村十公里左右的峰江街道亭屿村,有着庞大的花卉园区,大批外商入驻,“小丽花行”的郑小丽就是其中一位。今年4月份,她被村妇联吸纳进组织,成为一名“外来”执委。像她这样的执委,村里还有两名。
“以前感觉和村里妇女只是单纯的客商关系,现在我们更像是姐妹。”郑小丽说。自从当上执委后,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满怀兴致地到村里来讲课。在她看来,是村妇联给予了她十分契合的平台,让她能发挥所长,真正融入当地,将冷冰冰的关系改善为温馨与亲切。与此同时,妇女们养花种草碰到了什么“疑难杂症”,也都爱向郑小丽请教。
小事也要尽力去帮
路桥区是省级“全科网络”暨网格员队伍建设试点区。在《工作规范》的活动队伍建设中,网格型妇女小组位列其中。新桥镇十甲陈村妇联,按照“1+1+X”的模式强化网格妇女小组队伍建设,推动巾帼网格融入“全科网格”。
村里一位妇女要办婚育证明,因证明内容出错,没能一次办下来,一生气打算不办了。通过巾帼网格,村妇联主席林子玲知晓后,亲自带着这名妇女,驱车一个小时去办理。“只要是我们能帮的事,我们都尽最大努力去帮。”林子玲说。
“采用标准化方式指导基层妇建,既接地气、见成效,又制度化、出长效,很好地提高了基层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路桥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牟傲野如是说。
今年4月份,路桥区妇联召开了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动员会暨《台州市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规范》推进会,全面部署标准化妇联建设工作,力求80%村(社区)妇联通过2~3年的努力,都能实现标准化建设。
据统计,标准实施后,路桥区7732名妇女代表直接联系全区10.3万妇女,村(社区)妇联共推出1030条项目服务清单,2.5万人次妇女参与了清单活动,实现了妇女干部的工作参与率和群众对妇女工作参与率的双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率也大幅提高。
目前,路桥区妇联乘势而上,台州市地方标准《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工作规范第2部分:两新组织妇联》已成功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