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1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文明周刊 有一种爱叫“回家吃饭” 调查:女性更不愿“为孩子而坚持不离婚” 大学生关爱留守娃 人生必修课:提升高质量陪伴的能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一种爱叫“回家吃饭”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作为都市里行色匆匆的繁忙一族,你多久没回家吃饭了?不回家吃饭的理由是什么?是在和领导应酬饭局,是饿着肚子忙工作,还是跟朋友在外面撸串儿……

而无论如何,在7月17日这天,你最好回家吃饭,因为这天是“回家吃饭日”。

“717”谐音“吃一吃”,因而被网友命名为“回家吃饭日”,发起于2013年7月初。其目的是希望在目前快速的生活节奏下,更多的职场人能够常回家吃饭、在餐桌上共享亲情。

有专家表示,“回家吃饭日”虽然只是一种概念,但却是对人们需要关注亲情和陪伴的温馨提示。通过饭桌这一媒介,和家人一同进餐,有助于家人间的关系更融洽、亲子之间更亲密。

“回家吃饭”已成奢侈事

孙旭小两口和母亲住在同一个小区,两栋楼间相距200米左右,但孙旭的母亲王阿姨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她已经一个多月没见到儿子了。

“刚结婚那会儿,几乎每天晚饭都在我这里吃。后来,儿子和儿媳相继换了工作,说是特别忙,就很少过来吃饭了。现在,根本就不来了。”王阿姨有些无奈地说。

孙旭对此也很委屈:“我和爱人晚上经常加班,到家就九点多了,我俩一般随便吃口就得了。真是没时间去我妈那里吃饭!”

刘敏和父母家相距30公里左右,在孩子上学前的每个周日,她都会回到父母家一整天,陪着爸妈吃饭、聊天、逛街。而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周末时间便被孩子的各种培训班所占据,“腾不出那么多时间了,有时候就只能开车回家待一会儿就往回赶。”刘敏如此表示。

张健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因为夫妻双方都比较忙,所以母亲每天帮张健把孩子接回家,做完饭吃了饭,再回自己家。即使是这样,张健每周大概只能和家人在一起吃饭一两次。“我每天九十点钟到家,大家都吃完饭了,我妈收拾完走了,孩子也睡觉了。”张健说,互联网公司就这个节奏,早晨去得晚,但晚上回来得更晚。

而还有很多人,他们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回家吃饭、感受餐桌上的亲情,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一年一两次,甚至一年也没有一次。

不同的理由,同样的情况:对于很多忙碌的都市人来说,“回家吃饭”已成为一件奢侈的事。

网上概念引发共鸣

每年临近7月17日,网上关于回家吃饭的讨论便多起来。很多网友在支持这项活动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不能回家吃饭的遗憾。

网友“海饼干”写道:“怀念爸爸烧的小龙虾,舅舅卤的小猪蹄,妈妈蒸的长豆角,回家吃的不只是饭菜,还掺拌着那份浓浓的思念。”

网友“番禺汇”说:“小时候,常找理由不回家吃饭,长大了,想回家吃饭却心愿难圆,加班、应酬、约会、娱乐……不回家吃饭,我们总有太多的理由。”

网友“谁来过的世界”直言,回家吃饭是检验幸福的唯一标准!

还有网友晒出了自己最近回家吃饭的图片:一大桌子量身定制的私房菜,言语间无不充满感动。

网友“吃吃吃不胖”写道:“周日基本上就是我的回家吃饭日,最爱周末放假,最爱我老爸,做饭无敌好吃!”

网友“福来加油”说:“小姨专程送来大山里的豆角,妈妈亲自下厨做了香喷喷的豆角焖面,有一种爱叫‘我妈喊我回家吃饭’,在家的感觉超幸福。”

……

尽管很多人对于网友这种利用谐音人为造节的现象很不感冒,但“回家吃饭日”却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与支持。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回家吃饭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为了吃饭,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品尝到“妈妈做的菜”,而是为了唤起每个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倡导现代人给予家人、父母、孩子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这样一个网络节日之所以能够得到网友的共鸣,说明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人在工作上面临更多挑战,导致他们忙于工作。时间的匮乏、距离的遥远,让他们疏于和家人亲人沟通。但是,亲情之间的互动交流,本是人类的天性。”对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颇有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副主任马春华对此表示。

马春华对记者分析说,这也和现代社会更多地关注个人发展和个人感情有关系,即所谓的个人主义代替家庭主义。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庭可能还是避风的港湾,但是却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包括一起吃饭这种本来应该属于日常的活动。“在家庭社会学研究中,同吃同住本来是定义家庭的基本概念,但是在现代社会却经常无法这样定义了。”马春华说。

中国社工联合会婚姻家庭委员会副主任、金苑在线创始人金苑认为,让职场人回家吃饭的倡议非常好,“对于家人、孩子来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是任何物质方面的给予都无法替代的。”

和家人共同进餐可促进亲情

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健康心理学》期刊上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男性,经常选择在外就餐,希望避免和家人发生冲突,最终却很可能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

美国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德里克·格里菲斯表示,经常共同进餐的家庭,不仅氛围更加温馨积极,与家人发生矛盾冲突的概率也明显下降。一起就餐时,人们通常心态放松,更容易接纳别人,也更利于消除矛盾。日本东京大学一项最新研究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家人共同进餐对人的影响,研究称,经常独自用餐的老人更易患抑郁症,其中独自用餐的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是与家人一起用餐的人的1.4倍,男性为2.7倍。

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明,与家人一起进餐、边吃边聊,有助于在父母、夫妻和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强大的纽带,能为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支持系统,这种感觉是工作、事业永远无法取代的。

马春华对此观点表示肯定,“和家人一起吃饭,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对于促进家人之间的关系有着明显的作用。”她进一步分析说,对于年长的父母来说,饭桌上的交流能够让他们了解子女在做些什么,不会因此感到孤独和被抛弃;对配偶来说,能够互相了解对方的行为和想法,增强彼此的信任;对子女来说,能够及时了解父母的想法和倾向。“餐桌是家人彼此交流和互动的一个很好的场所。”

职场人是子女,同时也是父母,金苑特别强调了回家吃饭对于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意义。金苑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感情是靠接触培养起来的,没有空间的接触,只靠电话、微信和孩子联系,这样的感情是淡漠的。“因此,每天面对面的温馨晚餐,能自然而然地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金苑表示,一家人一起吃饭,可以给孩子做出一个模板,当孩子们看到父母亲切交谈,看到父母对爷爷奶奶热心地照顾,这些温馨的画面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让他感受到温暖,学会孝顺和尊老爱幼。

“有一项调查显示,衣食充裕的‘00后’是更注重家庭关系、更注重感情和亲情的一代人,所以一定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角色的缺位对于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金苑强调。

餐桌上交谈的话题,也是有讲究的,金苑说,父母一定不要把特别严肃的问题带到餐桌上来,比如孩子的成绩、考学等让他感觉到压力的话题,“千万不要认为好不容易回家吃一次饭,赶紧趁着这个机会说学习。”金苑建议,“餐桌上,尽量去聊一些公共话题或社会热点话题,比如现在可以和孩子说说世界杯,这些话题看似跟孩子无关,但可以通过这些公共的事情给孩子讲一些人生道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马春华也提醒大家,为了营造和谐温馨的餐桌氛围,吃饭时大家应该尽量回避一些容易引起冲突的话题,比如父母对子女催婚等一些经常唠叨的话,而应该选择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即使要讨论一些可能会引起冲突的话题,也尽量掌握一定的技巧,不要把餐桌当成彼此挑战的战场。”马春华强调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