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思
由北京团市委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所做的北京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显示,72.25%的青年认同“门当户对”,超六成女性不愿“为孩子而不离婚”。此次调查的人群为20~36周岁、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人,共回收有效问卷5965份。调查覆盖了婚恋生活相关问题,反映了在北京生活的当代青年人婚恋观的变化。
什么是门当户对
调查数据显示,72.25%的青年仍认同“门当户对”,但当代青年对于“门当户对”的理解更倾向于是双方人生观、价值观的匹配,而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相似,且年龄越小、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越倾向于认同这一观点。这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匹配是受教育程度作用的结果,也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用的结果。
爱钱还是爱人
调查显示,青年人在择偶过程中最看重配偶的性格人品;对方的外貌和学历排在第二位;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年龄是位居第三。这反映了当代北京青年较为理性、现代的择偶观。同时,家庭情况这一较为传统的择偶标准仍然是人们较为看中的一个标准,且“外貌协会”“爱美”等非理性的标准也仍存在。可见,北京青年的择偶标准较为多元,既注重内在的匹配,但同时传统的思想仍起作用,是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一个阶段。
不愿“为孩子而坚持不离婚”
在此次调查中,有53.29%的青年认为如果感情破裂,不会为了孩子而坚持不离婚,这表明当代青年对于婚姻的看法更理性化。59.09%的男性表示如果夫妻感情破裂,会为了孩子而坚持不离婚,但女性同意这一观点的比例只有36.68%,显著低于男性的水平,这和我们通常的认识有所差异。传统上在一段婚姻中,女性更可能为了孩子而忍受伴侣的不忠或者感情的破裂而不离婚,而调查中得到相反的结论,说明现代教育对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更愿意与同类人结婚
北京青年认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门当户对,这意味着他们更可能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人结婚。调查数据显示,无论在户籍、受教育程度还是工作性质,抑或家庭经济实力上,青年人更倾向于选择这几个方面的同质婚姻。这些属于社会阶层划分标志的特征相似性,可能会使得婚姻成为一种阶层固化的方式,即所谓的“阶层内婚”。
户口和房产是结婚标配
82.05%的青年认为自己如果拥有房产,会更容易找到对象;有68.48%的青年表示如果自己有北京户口就更容易找到对象;35.66%的单身青年认为自己的理想配偶一定要具有房产,有32.66%的单身青年表示自己的理想配偶一定要有北京户口;从这些结果可见,青年认可了房产和户口在婚配过程中的重要性,且房子的重要性要大于户口,房子对于男性的重要性大于女性。在房价水涨船高和北京户口指标紧缩的背景下,住房和户口势必会对青年婚恋造成更大的压力。
选爸妈的儿媳/女婿还是选自己的媳妇/丈夫
父母对于子女的婚姻仍有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29.42%的青年表示他们曾有过因某一方父母反对和干涉而失败的感情经历,男性有这一经历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在有恋爱对象的青年中,11.15%的青年表示父母对自己找的男(女)朋友并不满意,且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对方的家庭情况(27.72%)。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