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12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还是“外婆”,但请不要见外 不足则夸 《冬天我们跳舞》:用文学丰满上海记忆 对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思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3.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思考

■ 杜琼

在中国的音乐发展史上,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像贝多芬、肖邦、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这样世界级的伟大作曲家,这其实是中国音乐发展应该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中国音乐能够真正与世界平等对话,找出振兴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论依据应是我们大家共同讨论研究的课题。

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器乐是最高级的音乐形式,代表音乐发展的方向。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局限性,它是一个民族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制约下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民族乐队与民族音乐(指音乐风格)都是以民族性为主要特征的,因其独特性而使别的国家和民族无法参与其中,至多对其只作一般观赏和了解,并不能真正去欣赏理解它们并与之沟通和交流,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所谓民族音乐,就是指那些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从具体形式上讲,这个独特性包括乐器构成和曲调风格两个方面,后者更是主要方面。它指用民族乐器或者西洋管弦乐演奏的民族民间曲调风格的音乐。民族音乐又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和价值。随着信息和交通快速发展,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越来越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不仅免于消失,反而展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从长远来看,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象征,美国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太空船上就载有一张播放给外星人听的金唱片,其中就有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古代名曲《流水》,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民族性的具体展现,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音乐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世界性具有开放性、互能性、融合性、持久发展性和世界各民族广泛参与性等特征,它使各民族人民真正站在同一个层面上平等对话。正如人类越来越需要世界语来相互沟通一样,在音乐上,同样需要一种“世界语”作为相互沟通的桥梁。世界音乐的硬件是管弦乐队,软件就是世界各民族普遍能够欣赏和理解的音乐风格。

世界音乐是相对于民族音乐而言的,它在音乐技法、音乐风格上应该远离任何民族音乐的特征,或者源于某个民族,但经过作曲家的精心提炼和再创造,从而使世界各民族普遍都能够欣赏、接受。前者如德彪西、勋伯格,后者如肖邦以及民族乐派等,它是音乐领域的“世界语”。像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这些得到全球范围一致认同的音乐就属于世界音乐。它们首先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其次才是自己民族的。

民族音乐因其民族性,也就是地域性、独特性而难以与世界相互沟通,客观上阻碍了别人对我们的了解。

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告诉我们,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更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大力促进发展世界音乐。贝多芬那世界性的音乐语言的运用决定了他首先是世界的,其次才是德国的。勃拉姆斯、李斯特、马勒、柴可夫斯基等大师们,也是因为他们那些世界性的伟大作品而荣幸地成为世界级的作曲家。正因为他们音乐的世界性,才使得一百多年来世界各族人民欣赏和接受它,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和骄傲。即使是民族乐派,也还是经过提炼本民族音乐素材并将其加工和再创造,从而使之转为一种用“世界语”来表达的世界音乐。

以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代表肖邦为例,他用非常典型的本民族音乐素材来创作,但他音乐的整体风格依然是浪漫主义的民族风格,民族音乐素材和特点只是他作品中的一部分。肖邦的玛祖卡已经不是波兰民间一种简单的舞曲,而实际上已成为具有高度精神内涵的民族灵魂。以冼星海、聂耳为代表的一批极富才华的中国作曲家,在我们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受到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只是没有走向世界、享誉世界,没能站在世界音乐的顶峰。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能仅仅归于我们没有对世界性音乐的运用,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形势与社会历史环境以及我们的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梳理中国音乐历史和现状,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太过于注重民族风格的旋律音调,作曲技法较为单一,不注重个性,甚至简单而武断地将作曲家的个性和民族风格对立起来,从而使作品失去生命力,在世界性的路上不可能走得太远,甚至停步不前。坚持民族性是对的,但民族性不是唯一的。过于强调民族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作曲家个性的限制,对于我们音乐的发展极为不利。

音乐界有一句很典型的说法,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多元化中的一元,它自有其他音乐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但此观点同时无疑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音乐发展的某一阶段,民族风格是必然存在的,但不能是由民族性走向民族性的封闭式循环。真正的音乐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二者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内在关系。民族音乐应开放性地与外部世界交流、融合并走向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流水不腐,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获得新生命!

单就民族性与民族音乐而言,用民族乐队演奏的音乐仅仅是我们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另有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今后应该重点发展的,就是用管弦乐演奏的民族音乐精品,如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新的时代,中国音乐理应创造出崭新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鲜活时代特色,同时又体现世界性的作品。

音乐的格调层次与价值

对艺术的欣赏需要素质和修养,尤其像严肃音乐交响乐这种高层次艺术的欣赏更是如此,所以,严肃音乐的爱好者基本限于知识圈范围。交响乐因其结构复杂、织体庞大、内涵深刻、富于哲理并能深深地触及和震撼人的灵魂而当之无愧地成为音乐的最高层次。从这点来说,民族音乐的层次确实是在交响乐之下的,但这并不排除民族音乐有其自身特定的功能和价值,以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发展民族音乐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共生存、共发展、共命运愈发紧密,中国的国际地位愈发提升、综合国力愈发强大、文化发展愈发快速,世界越来越在看中国、听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正当其时,可从两个方面尝试迈进: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奏响享誉世界的“中国声音”。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中华民族有必要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弘扬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让它在世界音乐大舞台上能一枝独秀,充分绽放出独特璀璨的光芒。

同时大胆探索创新,在世界大舞台上奏响具有鲜明中国韵味的“世界声音”。我们首先是民族的,但也是世界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世界音乐的发展作出贡献。我们的民族文化素质需要不断提升,就需要不断提升文化教育和音乐教育,最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使每一位公民能真正地充分地创造和享受世界音乐文化财富,具有音乐的获得感。这其中当然包括音乐教育。因此,在实际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讲授民族音乐,更应该宣扬世界音乐,从而让广大青少年儿童从小就具有世界眼光和意识,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最厚实的基础。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站在全世界和全人类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民族音乐,才能真正把问题看清、看透。因此,中国音乐只要脚踩中华大地、扎根人民群众、深入火热生活,面向世界,放眼世界,大胆、自信、豪迈地走向世界,就一定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演奏出最动听的乐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