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4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法治权益 观察 非遗传承人认定  不同性别同样重视 警察权力行使中应加强女性被害人保护 四项措施确保农村产权改革妇女“应确尽确” 美国多地举行反对移民执法政策抗议活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1.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传承人认定 不同性别同样重视

● 在3068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传承人有741人。在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新近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传承人有262人,占总数的24.2%。

●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女性非遗传承人主要集中在服饰制作、刺绣、剪纸项目中。同时,部分项目打破了原来对女性的封闭和排斥, “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惯制得以突破。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宋利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女性非遗传承人占比超五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立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制度:调查制度、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传承传播制度。其中,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部分,规定了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的条件,即: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法律同时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包括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中,对不同性别传承人予以同样的重视。”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3068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传承人有741人。在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新近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传承人有262人,占总数的24.2%。

该负责人表示,女性非遗传承人主要集中在服饰制作、刺绣、剪纸这些项目中。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部分项目打破了原来对女性的封闭和排斥,如热贡艺术项目老一代传承人以开放的眼光培养人才,“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惯制得以突破,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吾屯村传承人卓玛加在全村率先打破常规,亲自指导女儿南措习艺。中国皮影戏扩展了学校教育的传承方式,20世纪40年代前从业者无女性,50年代女性占20%,现在女性占60%左右。

“目前非遗传承人的性别比,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男女在文化传承中的格局。”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民俗专业博士生导师林继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女性非遗传承人主要集中在刺绣等需要技艺类的项目中,而事实上,每一个非遗传承人背后都代表了一大批从事非遗项目传承的女性群体,比如民间文学,相对于从事非遗传承的女性群体来说,女性非遗传承人的数量偏少。

法律和政策措施保障非遗传承人传习活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非遗不再为生活所需要,非遗的存续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林继富说,再加上不少传承人因为文化水平、思维视野等方面的局限,难以适应新环境,导致非遗传承后劲不足。

“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目的是保护重要知识和技艺的传承骨干,鼓励其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带动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实践水平。”上述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2008年6月施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与有关省(区、市)文化厅(局)一起,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情况考评和动态管理机制,营造了良好的传承环境,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培养后继人才,支持其开展学校教育及社会普及等,提高了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实践频次,提升了代表性传承人实践水平和社会地位,推动非遗传承实践的活跃开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当代社会焕发了新的活力。

“自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每年0.8万元,2011年提高至1万元,2016年,补助标准再次提高至2万元。这项补助将有效解决部分传承人传习活动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对于提高传承人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传承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和各地也加强了对这笔经费的管理,避免发生无故克扣的现象。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激发了传承人传承非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林继富表示,比如,四川绵阳大力推动羌绣的传承发展,让羌绣传承人当师傅、做老板,对羌绣进行生产性保护,目前,绵阳有绣娘秀郎2000多人,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非遗传承人仍然面临断层挑战

作为京城赫赫有名的葡萄常料器的传承人,56岁的常弘今年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而说到葡萄常的传承,常弘感慨万千。

葡萄常料器作为常家祖传的技艺,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传女不传男”。因此,为了不使自家的手艺失传,葡萄常创始人常在的三个女儿和两个孙女,终身不嫁,被称为“葡萄常五处女”。常弘和妹妹常燕从小生活在“葡萄常五处女”之常桂福、常玉龄身边,听到的都是学艺和从事技艺的艰难,所以心有抵触不愿意传承家族技艺。但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姑姑也总在配颜色等核心技艺时叫她和妹妹在身旁,因此对葡萄常的技艺早已熟稔于心。

改革开放以后,姑姑常玉龄曾带出了两批徒弟。但是,1986年姑姑去世后,葡萄常技艺再次沉寂。直到2003年,常弘看到一篇“绒鸟难寻,葡萄常不再”的报道。报道中,年轻的记者表达了对葡萄常等老技艺失传的感叹。为了不使前辈以终身幸福为代价维护下来的手艺在自己手中断掉,有着体面工作的常弘和常燕姐妹俩重拾技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传承,她本人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葡萄常再次走向兴盛。

但说到葡萄常技艺的传承,常弘虽然说着“我们不悲观”的话,但事实却是,几年来,她先后教过几个爱好者学习葡萄常技艺,但都没有坚持学下去,“技艺的传承主要靠人,许多的技艺难点是要自己去悟,说不清楚,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们都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的。” 常弘说,虽然并不打算自己的孩子将来传承这一技艺,但也会让孙女跟在身边,“可以不干,但不可以不会。”

不光是葡萄常料器,有数据显示,仅在北京地区,由于成本高昂、学手艺辛苦,以及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或者已去世等原因,目前传承能力较弱的各类非遗项目,占比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我国非遗传承人仍然面临着断层的挑战,传统的60岁以上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断层的现象十分严重。”林继富说,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转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非遗传承人认定的思路。

因此,林继富提出,为了非遗更好地传承保护,首先,非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中来,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它、传承它。其次,政府不仅要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更要对非遗传承人进行适当的扶持和帮助,进行精准施策,分类保护,保证传承人的传承能力,保护传承人所留下来的产品。

“传统的理念,非遗传承人需要具备超凡的技艺,事实上,我们需要转变的思维是,非遗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坚持从生活的立场理解传承人的话,人人都可以传承非遗,人人都可以享受非遗的生活,只是代表性和非代表性的区别。”林继富说,因此,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重点是保护他们所代表的传统技艺,在今天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都讲创新,我们也在尽力保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可术业有专攻,希望有专业人员参与到我们这个项目的传承中来。”常弘说,“目前我们做的玻璃葡萄大众还是喜欢的,每有展出,听到最多的话,都是问,真的假的?能吃吗?非遗展怎么还有水果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