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美丽中国 武汉:灰色“戴家山”变生态戴家湖 如何辨别常见的鸟窝? 云南:2017年各级河(湖)长巡河巡湖30多万人次 零垃圾回收:最大可能倡导环境友好 爱自然·重读经典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60年来,湖泊—陆地—灰山—垃圾场—生态公园,历经数次“变脸”,戴家湖终结了有名无湖的命运。

武汉:灰色“戴家山”变生态戴家湖

空中俯瞰戴家湖公园,犹如一只睁大的眼睛在守护着青山人民,也因此被喻为:青山之眼。 (强洪翻拍于青山建设纪念馆)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强洪

夏日的傍晚,家住武汉青山青和居社区的张青玉婆婆带着自己5岁的孙子和邻居们一起来到戴家湖附近散步、玩耍。老人每每看到园区四周青山绿水、郁郁葱葱的景色,都会感叹戴家湖“多舛”的命运和国家花巨资“还湖于民”的好政策。老人说,戴家湖公园对于50万青山人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休闲踏青的绿色公园,更是青山作为工业区环境变化的见证。

由“湖”变“山”: 一段不忍回忆的过往

戴家湖原为青山区自然湖泊,盛产鱼虾。今年68岁的张青玉婆婆出生于戴家湖旁边的工人村。小时候,她和两个哥哥以及小伙伴们经常一起在戴家湖钓鱼。除了游泳、钓鱼,在她的记忆里,那时的戴家湖鱼虾肥美,每年湖里的野生莲藕让附近的居民大饱口福。

1957年,湖边建起青山热电厂,戴家湖成为青山热电厂粉煤灰堆场。

老人依稀记得,不到十年的时间,戴家湖就被填平。但粉煤灰的倾倒仍在继续,青山热电厂只得几次加高湖堤,将灰围住。1996年,800亩堆场已高出地面十五六米,形成一座黑色山峰,戴家湖由此得新名“戴家山”,并成为青山区最大的粉煤灰堆场。

由“湖”变“山”,戴家山的“崛起”害苦了附近几个村的居民:每有轻风拂过,粉煤灰便借风势遮天蔽日,加之又因倾倒大量垃圾,戴家湖成了环境脏乱差的代名词,村民家中常年门窗紧闭。沉降的粉煤灰甚至还污染了地下水,一些靠吃井水的村民的饮水也成了问题,周边15万居民深受其害。

由“山”成“湖”:涅槃重生的18个月

2013年12月,市区两级党委政府联手启动戴家湖公园建设,在市园林和林业局支持下,戴家湖公园建设正式动工,投资上亿元在废地上开建闹市大“绿肺”。历经18个月精雕细琢,位于建设十路武广高铁与三环线下的戴家湖公园涅槃重生。张青玉老人和老街坊们在经历了多年的期盼后,终于看到消失的戴家湖又回来了,绿水青山之间,周边15万居民可以大口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由“湖”变“山”,由“山”成“湖”,经历50多年沧桑终轮回,戴家湖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从2010年起,武汉市园林部门就规划还原“戴家湖”。新公园规划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定位集生态防护、景观观赏、休闲健身、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属于生态型公园绿地。建成后的戴家湖公园与青山公园、桥南公园、矶头山公园和杨春湖公园连成一线,成为武汉市东大门绿色屏障即景观带。

2013年动工后,生态修复后的戴家湖公园绿地面积达50万平方米,水体面积4.67万平方米,绿化率高达91.8%。

戴家湖公园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节约型园林设计,在土方平整过程中,依据原有地形,采取就地平整处理方式,将原有土方进行削高补缺,节约成本2000万元。公园建设利用园内原地址上破碎砖石块料、粉煤灰、金属构架,用于全园的道路广场铺装建设及基层填充,以及坐凳、挡土墙、道路路牙、台阶花池等设施。废旧机器,经艺术加工,成为雕塑小品,散置于场地内,讲述着戴家湖的故事。同时,还适当保留了工业化时代遗迹,大胆利用富有寓意的工字钢、红砖等材料,对场地内可利用资源进行整理,引人回顾青山区工业文明的辉煌。

在修复生态系统方面,由于目前的灰场经过长时间累积,加上周边建筑土方的堆积,土壤呈碱性,所以,场地内选用了紫花泡桐、水杉、乌桕等较耐盐碱植物。同时,在种植植物前,在部分地区原有土壤上覆盖一层木屑,利用木屑的自然腐烂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再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来移除、转变、固定土壤污染物,并将有害物质吸收并转变成无害气体挥发到大气中,逐渐改良土壤、净化空气。

公园在修建时,还保留了一部分水面面积,并设置生态水沟、雨水花园等,对雨水进行收集,汇入公园中心湖体,同时提供园区内部绿化用水。

2017年,戴家湖公园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获得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片饱经沧桑的湖泊,见证了中国发展理念的演进。

湖泊—陆地—灰山—垃圾场—生态公园,历经数次“变脸”,戴家湖终结了有名无湖的命运。在公园的入口处,特意保留了一截长约10米、高约2米的粉煤灰层断面——“灰土上的花园”,永久记录那段灰色的历史。

在园史馆前立着一块红色生态警示碑,400余字的碑文,扼要讲述了戴家湖近60年的坎坷命运。碑文写道:“今天,我们立碑记录武汉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这段‘弯路’,只为警示未来:永远不再出现这种伤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