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家庭》组雕(部分)
《母与子》
主持人:李黎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近日,“肯的展览:探索未知”刚刚于泰特利物浦美术馆结束,“策展人”肯·西蒙斯是这所美术馆自开馆之初就工作于此的资深员工,不过他以前的本职工作是布展。而这次,为纪念美术馆开馆30周年,馆方管理层决定,请刚刚退休的展览部经理西蒙斯从他30年间经手的所有作品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策划一个展览,这一“充满诗意、直击心灵”的展览得到了英国媒体的广泛称赞。西蒙斯凭“直觉”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艺术家的作品聚在一处,既包括公众熟悉的名作,也包括长期搁置库房的作品。与泰特集团“关系密切”的英国雕塑家芭芭拉·赫普沃斯的雕塑也在这次展览中再次与公众见面。
赫普沃斯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但在其辞世之后,却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泰特集团收藏了赫普沃斯数量可观的作品,并于2015年在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为她举办了名为“芭芭拉·赫普沃斯:现代世界的雕塑”的大型回顾展,重塑了她在国际雕塑界的地位。赫普沃斯位于的康沃尔郡圣艾夫斯的工作室——“赫普沃斯博物馆和雕塑花园”,现在也归泰特集团管理。
赫普沃斯早年曾就读于英国利兹艺术大学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日后享誉世界的雕塑家亨利·摩尔是同学 ,共同的师承使二人的作品间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赫普沃斯的第一任丈夫是雕塑家约翰·斯基平,二人曾于1925~1926年一同在意大利学习石雕。1931年,他们与摩尔一起度假时,结识了当时已小有名气的抽象画家本·尼科尔森,第二年春天赫普沃斯便与尼科尔森同居,并成为亲密的工作伙伴。受尼科尔森的影响,赫普沃斯此时的雕塑在形式上越来越简洁,甚至创作出了几近抽象的《穿孔的形式》,她和摩尔后来各自发展了“孔洞”这种形式,共同丰富了现代雕塑的语言。例如《母与子》中的孔洞不但强化了人体的圆润和温暖,而且打破了传统雕塑中形体与空间之间的关系。1933~1935年,她与尼科尔森旅居巴黎期间,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波洛克、毕加索、布朗库西、阿尔普、加波,蒙特里安等人多有往来,并参加了巴黎的“抽象创造社”。1938年尼科尔森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正式成为了她的第二任丈夫。
在1939年二战一触即发之时,夫妻二人带着他们已经5岁的三胞胎移居圣艾夫斯。由于居住空间所限,赫普沃斯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放弃了雕塑而转向绘画创作,直至1942年住房条件改善后,才重拾雕塑创作。她这一时期的作品明显受到在此地避难的俄罗斯构成主义者加波的影响,在其呈现出抽象有机形态的作品中,嵌入了一根根有序排列的绷紧的弦。同时,对于康沃尔的卵石、潮汐和海岸曲线的迷恋,又使她的雕塑呈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品位。
战后,赫普沃斯的艺术活动渐渐步入正轨,1950年,她应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公众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之后开始承接公共项目。1950年代中期,她所用材料已不再局限于木、石,而开始使用青铜和其它金属进行创作。五六十年代,她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并获奖;世界各地一些重要的美术馆也开始为其举办回顾展; 1965年被授予英国女爵士勋位。事业如日中天的赫普沃斯,身体却每况愈下,最后几年不得不依靠轮椅生活,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创作出了《男人的家庭》等系列组雕。1975年,在一场工作室突发火灾中,赫普沃斯不幸丧生。
通过在作品的内部开辟出新的空间,赫普沃斯发展了现代雕塑的形式语言,但她的灵感始终源自自然景观,这一点她从不讳言。近几年,随着其作品在国际拍场价格的飙升,赫普沃斯的雕塑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00家公共机构收藏了她的作品。她说过:“雕塑是一种原始感觉的三维投射。”事实上,她的作品也的确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感性特征,而正是由于不带机锋的简单与纯粹,使这种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抽象表达获得了世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