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25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代女性 张晓——屡克国防科技难题女先锋 铁脚巡查千里线  点缀山野一点红 黄银华:拄着双拐 实现“互联网+”梦想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晓——屡克国防科技难题女先锋

张晓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徐旭

■ 熊峰 王德扬

“我吃得了这个苦。”2012年,一名刚刚毕业的博士生,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坚定地说。

6年过后,已经成为海军工程大学副研究员的她,在这个“苦”的方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担起了一项项强军兴军的重大课题。

她就是张晓,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先后主持和参与10余项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军口863等国家和国防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荣立个人二、三等功各一次;2018年3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当放电曲线完美显示在示波器上时,试验现场的技术人员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

2001年,张晓以高分考入国防科技大学。那一年,马伟明教授当选为中国最年轻工程院院士。从媒体上了解到马院士的事迹,对马院士“敢为中华写第一”的科研创新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2012年,她博士毕业时恰逢马伟明创新团队招兵买马。于是,她毛遂自荐,郑重地递交了个人简历。面试时,听了马院士对研究所的介绍,观看了某重大项目的试验现场,使她的内心深受震撼。

科研成果来之不易,创新艰辛也只有当事者知道。当时,团队中女同志较少,有人好心劝她:“马院士团队工作强度很大,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女同志真的不适合去!”然而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博士却有着笃定的内心,“我吃得了这个苦”。

加入团队后,适逢某重大项目立项。张晓被任命为项目副组长,在组长鲁军勇的带领下,开始特种电源技术的研究。

该电源技术是门新兴学科,国内没有任何经验借鉴,国外更是严密封锁。面对几乎是从零起步的任务,张晓经过反复推导和论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提出的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然而,数月之后,当进行某型装置试验时,她找遍了国内许多厂家,却处处碰壁,没人愿意接这个活。因为装置的设计理念完全不同于常规方法,抛弃了以往的所有做法,接这个活相当于白手起家、另起炉灶。

在国内某大型企业,张晓从设计方案、制造和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最终说动了厂家领导,他们答应自筹经费搭建试验台。

像这样大功率的试验,在该厂还是首次,技术人员都不敢轻易冒险。张晓到达现场后,经过40多天的组装和现场蹲守,每天至少工作到凌晨2点多,有时甚至是通宵,硬是手把手地指导厂方把试验电路搭了起来,现场的技术人员都对她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所折服。

大能级的试验,也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尽管有很多安全预案,但由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出现了不少“意外”。某次满能级试验时,放电瞬间,巨大能量将设备上的某元件炸裂,产生的冲击波把装置挡板当场炸飞。当时,张晓正隔着玻璃窗观察试验现场,不由得吓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冷静下来,果断中止试验,组织力量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整改方案。

一个星期后,张晓重新组织进行试验。当放电曲线完美显示在示波器上时,试验现场的技术人员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试验成功,也意味着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晓又不断对该型电源进行完善,目前已实现量产,创造了巨大的军事经济效益。

“干科研,不能只站在自己分管的设备上考虑问题,而要确确实实为全系统着想。”

“科研道路没有终点,要想进步就永远不能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经过2年多艰苦攻关,某小型样机提前完成验收。课题组来不及庆祝,演示验证项目又接踵而至。这次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系统规模大,研制时间短,可靠性和一致性是摆在面前的极大挑战。

“复杂大系统工程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工程管理。”张晓深入到工厂全程跟踪整个过程工艺的优化,整个工艺文件的编制,消除全过程可能的风险点。

电源是能量的源泉,如果它出故障,整个系统就是灾难性的后果,必须从设计和生产制造全过程提高可靠性。为了排除器件微弱的不一致性,张晓带着课题组成员,通过一道道可靠性实验把性能摸索出来,使得最终搭建的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保证了集成实验零风险。

第一次全系统试验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成功。然而,马院士发现有一个看似很小的异常之处。“如果无法解释这个现象,试验就将定义为失败,整个项目就得停止。”马院士严肃地说。

付出了巨大艰辛,却被定义为没有成功,这对课题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强忍着泪水的张晓经过反复观察,认为这个异常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番冷静后,她还是认同了马院士的意见。于是,她主动请缨,要求除了负责电源部分外,她还愿意担当起全系统仿真的重任。

全系统仿真,除了要对电源分系统熟悉外,还要对其他分系统的特性和参数以及变化规律非常熟悉,而怎么精确地刻画出随着时间和频率变化的特性,这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单纯靠仿真难以准确描述,还必须通过实验来逐步修正。

这又是一次崭新挑战。她一边恶补电磁场等专业知识,一边虚心向其他分系统负责人和其他知名高校教授请教。经过20个日日夜夜奋战,她在分析比对大量数据后,终于发现平时影响很小的一个分量,在特殊情况下影响非常大。查出问题后,张晓才如释重负:如果不及时发现检查出来,就存在安全隐患。

仿真模型建完后,与试验吻合度很高,终于受到马院士的肯定。然而,张晓并未就此罢休,每次实验结束后,夜深人静之际,她还独自把实验数据及时分析处理出来,用于指导第二天的实验。她深有感触地说:“干科研,不能只站在自己分管的设备上考虑问题,而要确确实实为全系统着想。”

“科研道路是艰辛的,但我也实现了个人兴趣、人生价值和国家荣誉的最佳结合。”

从小,张晓就很少让父母操心。这些年由于承担的科研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她和课题组夜以继日地开展技术攻关,给家里的电话少了,节假日也回不去,工作后对父母说的最多的话是“在加班”。

父亲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担忧,从河南老家来到学校。可此刻,她远在实验现场,离学校比较远,根本没有时间与父亲见上一面。等来等去,等不到女儿,父亲只好回家。张晓满怀歉意地说:“下次再来吧。”

“不去了。”父亲心疼地告诉女儿,“我去了,影响你的工作。”渐渐地,父母从不理解到慢慢接受,再到现在非常支持女儿,因为他们知道女儿是真真实实为国家做贡献。

一次,在试验场整改设备到深夜,张晓不小心一脚踩到铁钉上,顿时血流如注,当场昏厥,大家紧急把她送到医院。然而,领导让她卧床休息时,她却放不下整改设备,第二天偷偷盖住缠满厚厚纱布的脚,一瘸一拐准时出现在试验现场。

天道酬勤。某项国产新型武器装备研发中,张晓既负责系统仿真,又负责电源维护,整个实验牵涉到20多家单位、200多人,任何一个故障都会耽误实验进程。那段时间,她的压力异常大,经常彻夜不眠。然而,当第一次试验就取得成功的消息传来时,张晓背过身拭去激动的泪水。

试验现场,一位专家流着热泪说:“曾经我们的北洋水师在此饱受欺凌,今天我在这个地方看到了阳光明媚和希望。”

谈到那次试验,张晓感慨地说:“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马院士的一步步严格把关。离不开团队的精诚合作刻苦攻关。科研道路是艰辛的,但我也实现了个人兴趣、人生价值和国家荣誉的最佳结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